虚拟品牌社区体验对网络口碑的影响机制研究 ——以微信为例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991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如今,顾客关注的重心已经从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转移到接触产品过程中产生的顾客体验,由注重消费结果转变为敏感地体验过程感知。而虚拟品牌社区的出现,使得顾客体验由传统的被动接收转化为主观感受,从而形成价值共创与体验共创并通过口碑传播的形式体现出来。顾客体验后的分享与评论对企业挖掘顾客现存或潜在需求、改进品牌产品与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通过虚拟品牌社区体验刺激消费者产生网络口碑传播行为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现有研究中,有关虚拟品牌社区体验的研究较多以品牌忠诚、沉浸、卷入、信任、承诺和满意度等为结果变量,较少探究体验对网络口碑传播行为的影响机理。并且虽然体验与网络口碑在消费者行为类的文章中作为重要的变量曾多次探究,但大部分文章都将其作为单维度概念进行笼统的研究。此外,微信品牌公众号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虚拟品牌社区,是熟人链上进行病毒营销的重要平台。因此探究微信品牌公众号体验对网络口碑传播行为的影响机制对品牌社区的建设与品牌之路的打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品牌体验为研究基础,根据微信品牌公众号的特点,在传统品牌体验的基础上将虚拟品牌社区体验划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关系体验、互动体验和娱乐体验。并基于刺激反应理论,借鉴社会认同理论等,通过品牌认同和社区认同的中介作用和品牌强度的调节作用构建虚拟品牌社区体验对网络口碑(意见寻求、意见给予和意见传递)传播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关系体验对三种网络口碑传播行为都产生显著影响;思考体验、感官体验、娱乐体验、情感体验通过品牌认同与社区认同的中介作用对意见传递和意见给予产生显著影响;互动体验对意见传递产生显著影响作用,但不能通过认同的中介作用对网络口碑产生显著影响;品牌强度在思考体验对品牌认同的影响效用中起到调节作用;品牌强度亦在品牌认同对意见传递的影响效用中起到调节作用。本文不仅细致深入的探究不同维度的体验对三个维度网络口碑的影响并通过认同的中介作用和品牌强度的调节效用丰富了虚拟品牌社区体验的研究,为企业参与并管理虚拟品牌社区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其他文献
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各种约束,融资难显得尤为突出。广州市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率先联合政府、机构、企业、工商等多方,利用信息化平台搭建平台,建立创新机制,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对金融服务区成立的原因、背景、目的及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接着就其运营绩效和运营难点进行研究,从平台搭建与运营、需求端变化和供给端变化衡量绩效,并总结出一般性的经验,进而结合国内外
当今图书馆事业正处于旧范式向新范式转型的时期,在这种新范式下,图书馆必须不断地自我调整适应用户需求和环境变化的挑战。学科服务引入中国多年却发展缓慢,图书馆与学科馆员的单边力量有限,迫切需要寻找工作的突破点。知识协同、服务创新以及深入实践的能力成为学科服务不断关注的热点问题。创新和转型是图书馆的重要概念,开放创新是增强吸引力的有效手段,用户参与是服务创新的重要驱动力。“用户”和“用户参与”作为已知概
为了准确把握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逻辑,本文聚焦于福建省自1986年至2016年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文本,通过NVivo Plus 11的文本分析软件对相关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并统计其占比,试图从五年规划文本的结构和内容变化中探寻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和市场监管职能类型及其强制方式、混合方式、服务方式的转变特点。研究发现,“经济管理”类的文本内容占比是最高的,其次是“社会事务管理
目的在社会公众的印象中,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P)是一个谈之色变的词汇,很多人简单地将其理解为“疯子”,而敬而远之。SP病因未明,常见于青壮年,主要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行为各个方面的障碍以及不协调的精神活动。SP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其存在范围广,遍布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和复发率均很高,因此而导致的残疾不计其数。对社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关于SP的发病机制问题,有学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也从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在进入新常态后,中国政府适时提出“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战略,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提档升级的关口。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内生动力来源显得尤为迫切。对此,本文拟从技术转移系统协同度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视角出发,首先从理论上对技术转移系统协同度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作
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自上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毋庸置疑,该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司法公正、推动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然而,受到一些现实因素的影响,使得该制度在落实的过程中遇到了相应的问题,法律援助的性质决定政府责任与社会责任应相互协同。跨部门协同的工作理念在环境污染、重大灾后治理等方面体现了突出的作用,该工作理念可以充分整合各种社会优
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的扩大,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和精神层次的提高,茶具行业出现了高速的发展。但是与之相对的是茶具设计行业同质化程度高、抄袭现象严重、茶具风格与环境不协调等现状。本次课题研究以绿茶茶具为例旨在从产品使用场景的角度出发,运用多维意象尺度来研究茶具设计方法,为茶具设计创新注入新的动力。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茶文化相关知识的解读,结合茶文化内容中茶艺六要素和茶席设计五要素的两个概念,提
2015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增设确认无效判决,完善了我国行政诉讼判决体系。2018年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行诉解释》)正式实施。《行诉解释》规定了“重大且明显违法”的具体情形及转换规定。但是,我国的确认无效判决,因无效标准过于抽象且有失严谨,同时缺少行政相对人提起确认无效诉讼的独立程序,使得
近几年来,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高管总体薪酬水平逐年上升,公司内部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高管薪酬激励作为缓解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措施,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高管薪酬差距,无论是公司内部不同层级高管之间的内部薪酬差距,还是高管与行业内其他公司高管之间的外部薪酬差距,都是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重要部分。目前关于高管薪酬差距激励效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管内部薪酬差距或高管外部薪酬差距分别和公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量,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工作岗位。但和大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获得政府资源与政府补助方面是相当困难的。第一,数目庞大,政府也无法全部顾及;第二,经营规模小且管理不规范;第三,大多为私人公司,信息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