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球菌临床株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h2006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球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院内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在临床上占有重要地位。美国的统计数字表明,肠球菌是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和伤口感染的第二位病原菌,是医院获得性菌血症的第三位病原菌。由于肠球菌对头孢菌素、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类、低浓度的克林霉素和低浓度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天然耐药,对氟喹诺酮、四环素、氯霉素、大环内酯类以及糖肽类等抗菌药物能够产生获得性耐药,所以肠球菌引发的感染及其多重耐药性在持续增加。多重耐药肠球菌引发的严重或致命的感染已经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肠球菌种类较多,引起人体感染的主要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合计约占95%。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是全合成广谱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组织渗透性好和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因而在临床广泛使用。随着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在药物选择性压力作用下,肠球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迅速增长。 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主要涉及两种机制:(1)parC基因或gyrA基因突变导致靶位改变;(2)多重耐药外排泵对药物主动泵出导致细胞内药物浓度减少。多重耐药外排泵介导的肠球菌主动泵出氟喹诺酮类药物仅见于国外学者对个别敏感实验菌株的研究,但肠球菌临床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和主动泵出机制的关系未见报道。靶位改变机制国内未见研究报道。本课题以临床分离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研究对象,探讨肠球菌中主动泵出机制和靶位改变机制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影响,为寻找新药物靶位和新抗菌治疗模式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使用手术方法对合并胸腰椎骨折多发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4例合并胸腰椎骨折多发骨折患者,患者共有82处骨折处.有6例合并骨盆骨折,有22例合并下肢骨折,有12例合并
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小型的历史展览托举起一种伟大的精神。  在韶山村的村部,有一个仅800平方米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2011年3月,习近平同志曾到此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在建党97周年之际,经中共韶山市委倾心提质改造,这个展览重新对外开放。我有幸跟踪见证了提质改造的全过程,深感展览虽然体量不大,但简洁朴实,主题鲜明,承载着璀璨夺目、光照千秋的“韶山精神”。  在历史的长河中,大
目的 天然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十分复杂的获得性免疫反应。近二十年来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获得性免疫对HIV感染的免疫应答研究,但到
本课题从C57BL/6J小鼠的胸腺组织通过RT-PCR法获得Ipr1 (intracellular pathogen resistance 1,细胞内病原体抗性基因1)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染小鼠巨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十分复杂的过程,既给员工们的思想带来了全新的奋发向上的观念,也带来了一些疑虑和困惑,诱发了一些消极甚至错误的思想观念,导致企业
第一部分:H7N9禽流感重症化预警模型的建立背景:作为一种新发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很短的时间内即出现ARDS、休克、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
针对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网络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据此对充电服务网络运维巡视工作、潜在新技术、管理方式、人员培训及制度规范制定等提出开拓性的指导建议。用创新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