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洁生产作为一种全过程的污染防治策略,已成为21世纪新的环保理念,它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问题的新思想,是环境保护策略由被动反应向主动行动的一种转变,是控制工业污染的一种创新战略思想,远比末端污染控制、废物减量化等思想更为积极、全面,更符合持续发展的要求。近十年来,我国啤酒工业发展迅速,2010年中国啤酒产量达到4500万千升,成为世界上啤酒销售冠军。然而,中国啤酒行业是消耗资源较大,废物排放较多的特殊行业。一个啤酒企业要想在同行业内站稳脚跟并得以长足发展,甚至在和洋品牌的竞争中具有优势,除了品牌、价格、份额,还有环保这一关。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从源头入手,全过程控制和综合利用,走清洁生产之路。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由于加强了管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可产生明显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自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以来,青岛、珠江、燕京、华润等大型啤酒集团陆续开始着力降低物耗、水耗、能耗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同时启动了技术含量高、环保效益显著的清洁生产项目。这促使了我国啤酒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得以提高。想要掌握一个企业生产水平的状况,需要一个能够客观反映其真实清洁生产水平的评价标准,在我国清洁生产理论体系中,承担这一使命的是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我国在2006年颁布了《啤酒制造业清洁生产标准》(HJ/T183-2006),随着啤酒行业挖潜改造、设备更新与技术进步,时至今日,这个标准中相关指标及其标准值已经落后于目前啤酒行业的发展水平,不能满足啤酒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的需要。同时,国内没有关于啤酒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因此,有必要研究并建立啤酒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实现对《啤酒制造业清洁生产标准》(HJ/T183-2006)的更新和修订,另一方面弥补啤酒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空缺,同时为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提供依据,并对指导企业清洁生产工作起到积极引导与推进作用。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依据生产过程的八要素,分析啤酒生产过程中各个要素下涵盖的能够反映清洁生产水平的因子,结合《啤酒制造业清洁生产标准》(HJ/T183-2006)中相关指标的设定,筛选并最终确定了两个准则层,7个一级指标,35个分解指标的啤酒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选择我国啤酒行业有代表性的青啤集团下属的六个子企业为研究基础,依据选择的评价指标收集统计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汇总整理与分析评价,提出反映各个指标先进水平的基准值,并进一步验证了指标基准值的合理性。(3)通过对国内外综合评价方法和权重值确定方法的汇总对比,提出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用于啤酒行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并依据此方法确定啤酒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值,建立综合评价的模型。(4)依据现阶段啤酒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状况,划分了不同综合评价指数范围对应的等级。(5)选择青啤集团两个不同水平的企业为实例研究对象,依据建立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对两厂不同年份的清洁生产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及清洁生产行业标准的比较及分析,验证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先进性、合理性和实际指导作用。本文建立的啤酒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现阶段的啤酒企业清洁生产评价工作提供依据,能够有效地指导啤酒企业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