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移生动质,变态不穷”到“以心感物”—浅议中国花鸟画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来源 :西安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花鸟画自唐代起就不以再现自然对象的外形为目的,而以把握对象的内在生命为主旨,所以把花鸟画称为写生或传神。写生和传神是对花鸟的生命和精神的明确追求。从自然界的生命到艺术的生命,从自然美到艺术美,是一个互相区别而又互相联系的过程。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生命把花鸟形象与人的生命融为-体,并使它升华而永恒。 当代中国花鸟画是一个多元互补的有机动态结构系统。新的绘画观念不断产生,新的画风和画派不断出现,推动了当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多元互补的格局。尤其是绘画观念的变化对这种格局的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中国花鸟画由古典形态走向现代的关键,给当代中国花鸟画坛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这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忽视对花鸟画形象和意境的表达,作品形象枯燥无味缺少生活情趣等等现象的出现,反映出画家们缺乏对生活和艺术的激情,默然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花鸟画创作中加强对深入生活写生的重视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从五部分来分析论述中国花鸟画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第一部分对历代中国花鸟画创作中写生的运用及其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第二部分结合古代的“写生”传统,概括出了写生的真正含义,并归纳出现代花鸟画创作中写生的指导思想和写生的方法。 第三部分从立意、构图、形象、笔墨、表现形式的几个创作要素分别在写生中的体现入手,去研究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第四部分在大自然中培养“感物于心”的写生观念,以及写生对我的花鸟画创作的影响,我的创作中写生的运用。 第五部分对中国花鸟画写生与创作关系的研究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讲述了西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科技和工业化的发展,打破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绘画在社会发展变革这一过程中进入转折时期,这个时期是指从传统的学院模式逐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