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NAPP体内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为临床开发新的抗病毒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实验采用HepG2.2.15细胞株为模型,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APP溶液进行混合培养,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9天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上清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载量,作为药物抗HBV的观察指标,并与抗HBV药物拉米夫定进行对照研究,对NAPP体外抗HBV作用进行评价;体内实验采用先天感染鸭乙肝模型,分设模型对照组、拉米夫定组和NAPP组,各组按20mg/(kg·d)连续灌胃给药10d,检测用药前后鸭血清中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HBV-DNA)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束时取新鲜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对NAPP体内抗HBV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体外实验,NAPP浓度在1mg/ml时,对细胞无明显毒性;NAPP在所稀释的各浓度下,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关系;NAPP对HBsAg、HBeAg的治疗指数(TI)分别大于188.7和64.5。体内实验,NAPP组在连续灌胃5天、10天时,DHBV-DNA滴度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P<0.05;T10,P<0.01),与拉米夫定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理检查发现NAPP组肝细胞点状坏死明显减轻,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NAPP在体内外均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抗炎、保肝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