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规约与文学的建构

被引量 : 27次 | 上传用户:waterlee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切入解放区文学研究。这里的所谓“历史”,主要包括客观形态的历史和观念形态的历史,其中历史的观念处于核心的位置。本文认为,“历史”对解放区文学的作用机理可以表达为“历史规约”,它作为一种潜隐的力量控制着解放区文学行为的基本走向和基本方式,其作用更具有“本原性”。“历史”对解放区文学来说绝非仅仅是外在的制约性因素和“塑型”的力量,而是通过它有效的渗透和折射最终成为贯穿于作家思维的精神理路和影响文学创作内部法则的逻辑力量。本文主要探究“历史”对解放区文学的规约机制及其对文学观念、作家精神结构、叙事模式等方面的深层影响,通过对解放区文学一些基本主题、叙事模式和精神倾向等的描述、解析,还原和浮现其中蕴含的复杂因素,进而探寻解放区文学的存在之由和变迁之故。解放区文学创作是在一种直接遇到的、无法预约的历史条件下展开的。革命文学的“上海—延安”的空间上的中心位移显然具有时间(历史)的意义,预示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来临。这个文学的新时代是在与过去的文学的“断裂”中开始起步的。左翼文学是解放区文学最直接、最主要的精神资源,解放区文学与五四文学的联系也是通过左翼文学这个“中介”建立起来的。延安文艺整风结束前的一个时期,是左翼文学进入解放区和它最终被改造成“工农兵文学”之间的“缓冲阶段”,此时的文学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还保持着原有的惯性,“杂文运动”恰恰集中体现了这种惯性与新的历史要求之间的“错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宣布了文学旧时代的终结和文学新时代的开始,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文学随之产生。从上海到延安,左翼文学经历了一个被“纯化”和改造的复杂曲折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充当了解放区文学生成和发展的历史“中间物”。“历史”对解放区文学规约,体现在它对解放区文学观念最终定型的影响上。《讲话》作为解放区文学创作的纲领性文献,“实践的文学”的观念是其精神核心。《讲话》开启了文学的新的历史,从此文艺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化革命范围内与旧世界的对抗。解放区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力量被纳入到创造历史的革命实践中,它的历史性来自于革命实践活动的历史性。文学介入了历史,成为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历史话语的实践者。解放区文学所最终追求的并非只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而是对现实的改造,具有“实践的文学”的特征,它在参与新历史的创造的同时也建构了一个“意义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弥漫着浓重的“历史意识”。
其他文献
<正> 近来,我们对22例脑瘫进行了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并探讨和摸索了一些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22例脑瘫,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8岁;痉挛型21
期刊
《三礼》文学研究是20世纪后半叶及21世纪初期《三礼》研究的一个重点,在《三礼》自身的文学价值、《三礼》内涵的文艺思想、《三礼》与《诗经》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上,不断开
目的:探讨医生工作压力现状与职业倦怠问题,为医院管理提供新内容。方法:采用自编医生工作压力调查表和职业倦怠问卷表对3家医院210例医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工作任务、医疗安
近期台湾青春电影发展迅猛,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类型化趋势,在经过了在地化的融合和商业化的演进之后,在主题与类型元素的统一、类型的动态发展上均有较强的特点和研究价值。本
目前,研究者对陶渊明与《诗经》的关系论述颇多,而对于陶渊明与屈原及《楚辞》的关系则涉及较少。事实上,陶渊明与屈原的文学创作存在着明显的渊源与承传关系。坎坷的身世经
本文尝试对中文古诗词中称谓语的汉译英现象进行系统性研究。其主要研究目的在于针对诗歌称谓语的翻译这一具体现象,找出实现最大可译性的可能,以及具体实现的途径。本文的理
新世纪以来,互联网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大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境外的优秀作品成为各国电视剧制作者进行翻拍再创作的重要资源。这其中,要数美剧对英剧的翻拍再创作经验丰富
本文通过欧洲电影院线的几次变革,尤其是"二战"后到后冷战时期遇到的渠道竞争、多样性流失、技术改造等危机,对欧洲院线的"国家税收调控"、"欧盟MEDIA计划"和"艺术院线体系"
华蟾素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抗炎、抗病毒、消肿止痛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华蟾素在抗肿瘤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同时诱导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