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hz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FN-γ)在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确立评价树突状细胞疗效的特异性免疫指标,观察生物化疗临床疗效和毒副反用。方法:选取我院40例晚期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组(观察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一周期的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和奥沙利铂(L-OHP)方案的化疗。观察组化疗前分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并体外培养成致敏的树突状细胞,培养期间进行同一方案的化疗,于化疗结束后回输树突状细胞。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白介素-10白介素-12和干扰素-γ的含量,并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毒副反用和临床获益率、卡氏评分等临床指标。结果:白介素-10、白介素-12和干扰素-γ的含量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中没有明显差别(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KPS亦无差别(P>O.05);观察组化疗联合生物治疗后外周血清中IL-12、IFNγ的含量和KPS升高,IL-10的含量下降;对照组化疗后外周血清中IL-10水平上升,IL-12、IFN-γ的水平和KPS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进行树突状细胞回输时,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发热,未发现Ⅲ级以上的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获益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介素-10、白介素-12和干扰素-γ可以作为树突状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特异性免疫观察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近,但是树突状细胞(DC)能够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机体的免疫抑制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