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许多研究都发现,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康复训练的强度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康复治疗多长时间对功能恢复有利,强化训练(增加康复时间)能否增加临床疗效尚未得到确切证实。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强化运动训练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180只造模成功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训练1组、训练2组、训练3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训练1组、训练2组、训练3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h再灌注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制模方法同上,但不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各训练组大鼠均于造模成功24h后开始游泳训练。训练1组大鼠每天游泳1次,每次5min;训练2组大鼠每天游泳1次,每次l0min;训练3组大鼠每天游泳2次,每次10min。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不做任何训练。分别在游泳训练后第3d、7d、14d,应用Bederson评分评价动物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TUNEL染色法观察脑梗死周围皮质区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梗死周围区GFAP和bFGF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各项指标与同一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7d、14d,各运动训练组大鼠Bederson评分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造模后3d、7d、14d,各运动训练组大鼠脑梗死体积、TUNEL染色阳性细胞、GFAP和bFGF阳性表达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运动训练4组梗死灶体积减小、凋亡细胞数量减少、GFAP和bFGF阳性细胞表达增加较其他运动训练组更明显(P<0.01)。结论运动训练可通过减少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区的细胞凋亡以及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后GFAP及bFGF的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损伤,促进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重塑修复,而且强化运动训练的效果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