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乒乓球项目发展和规则变更,体能训练对于乒乓球运动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伴随着球速和旋转的下降,突显出了力量素质在该项目中的重要性。中学生是我国乒乓球后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该群体兼顾着学生和运动员的双重身份,对“学与训”的全面发展有着了更高要求,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对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的综合素质、竞技水平的提高、预防运动的损伤有着重要作用。躯干支柱力量训练作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中的重要一环,可有效提高运动员动力链的传递效率,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本文对躯干支柱力量训练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阐述了躯干支柱力量训练的原理,并针对中学生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引入躯干支柱力量训练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以20名14~16岁的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通过对前测数据的分析并结合该群体特点制定出躯干支柱力量训练方案,进行12周训练后将各项测量数值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该方案可有效提高中学生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功能性动作水平,其测试总分有显著提高(P<0.01),提高幅度为22%;躯干支柱在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稳定性有显著提高(P<0.01),分别提高了221%和312%,并且缩小了身体两侧的差异;躯干支柱旋转爆发力显著提高(P<0.01),提高幅度为2.7%,身体两侧力量差异减小;侧向移动速度提高不具有显著性(P>0.05);中台正手拉球的稳定性和击球质量有显著提高(P<0.01),提高幅度分别为3.8%和18.9%。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得出本文结论:适合用于发展中学生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躯干支柱力量训练方案由侧卧转肩、双臂“L”型摆动、单腿硬拉+划船、离心俯卧撑(非稳定)、两点手撑(非稳定)、高支撑单腿侧桥、单腿同侧提拉、迷你带侧向移动、侧步蹲、直臂旋转抗阻(弹力带)、旋转水平拉(弹力带)、弹力带上挑、药球侧抛13个动作组成,该方案可有效提高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效果,其中中台正手拉球技术水平、功能性动作水平、躯干支柱稳定性和旋转爆发力有显著提高,并且能够缩小身体两侧力量差异;侧向移动速度提高不具显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