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补贴是指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主要是在一定时期内对生产或经营某些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的企业或因提高商品销售价格而给予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补偿。它是国家财政通过对分配的干预,调节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财政补贴是一种有效的财政政策工具,其目标主要是实现政府产业政策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中国从1953年起实行财政补贴政策,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补贴对我国社会经济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补贴规模急剧膨胀,增长很快;补贴内容混乱,结构扭曲以及补贴比重不合理等问题。而我国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差,竞争力不足。所以,文章从财政补贴的重点—对企业的补贴入手,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表的审查分析,发现收到政府的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收到政府财政补贴有的没收到,收到的也有多有少。那么,政府对企业补贴的决定因素和效应如何呢?大多数文献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定性分析,但由于资料和数据的原因,定量分析比较少和零散。也就是缺乏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企业补贴进行分析研究。文章在拉丰政府规制理论框架下,通过对一千多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研究,搜集了2000-2005年三百五十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财政对企业财政补贴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定量分析政府对上市公司提供财政补贴的决定因素,并从规模、效益和技术进步三个方面实证分析了企业补贴的效应。回归结果发现,我国政府基本能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以及经济增长等目标来对上市公司进行财政补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上市公司的财政补贴增大了企业规模、提高了效益和促进了技术进步。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不够等,并没有使政府对企业财政补贴完全发挥作用。建议政府合理运用财政补贴,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