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叶,艾伦·退特创造性地将物理学概念“张力”移植到文学领域,经过诸多继承者的发展形成“张力论”,够洞悉文本内存在着繁复对立统一关系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可以在文本内呈现,也可以延伸至文本之外,影响读者的接受水平。我们观照该理论,可以丰富对该文本的解读,试剖析文学文本的运行机制,文学空间、审美空间的展开和维持方式,评价叙事水平。 本文认为,在解读《黄雀记》过程中可意识到其中存在着上述对立统一的张力关系,故尝试以该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回溯早期作品《妻妾成群》时,发现也存在类似的张力特质。观照此理论发现,苏童在早期作品已体现其日后长期坚持创作的主题、模式,展露出他文学世界的框架。 苏童在写作中的确大规模地以张力思维思考、谋篇布局,积极营造鸿沟这种形式,并用此控制叙事走向,形成并维持叙事张力。这样高水平的张力支撑了他的文学世界,扩大其外延与内涵。这两部作品中,鸿沟的制造与产生多由女性角色发起,张力在女性角色身上得以具象化展现,成为了各股张力的枢纽。因此苏童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之丰满厚重,均凌驾于其男性之上,推动了叙事的前进。他观照女性人物在男性话语权构建的世界里的抗争和反应,这些又反过来对叙事性和故事的张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转变了男性人物的命运,呈现出了高度丰富的叙事性。这种存在于文本中的张力结合了女性构筑的张力枢纽是本文的关注重点。 本文以张力思维及张力分析方法为理论基石,以经典叙事学的理论分析方法为工具,以《黄雀记》及《妻妾成群》为样本进行分析,力图丰富对苏童作品分析的方式方法,对文本的构成与解读提供另一种入手的途径。 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研究现状做简要阐述,采用文献阅读、文献综述的方法;第一章介绍文本张力的基本原理,指明苏童写作时采用了张力思维,论证采用张力分析方法分析上述作品是合适合理的,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第二章在结构、视角等高维度论证苏童采用了“接力式回环结构”“非全知视角结合隐形叙述者”的方式维持文本张力,延伸文本张力。采用文本细读的分析方法来论证。第三章论证苏童如何利用“鸿沟”和“配角人物设置”的手法来构建充盈全篇的文本张力。采用文本细读、节拍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