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已经证实持续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和发展的必要因素。目前临床上采用HPV DNA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测用于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率。但目前缺乏预测宫颈病变生物学行为的标志物,临床上在处理宫颈病变时予过度或不必要的治疗,这不仅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和精神负担。HPV L1蛋白约占衣壳蛋白的90%以上,是人体对HPV病毒免疫反应攻击的主要靶位。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其表达率逐渐下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目的通过研究HPV L1蛋白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18感染及年龄等相关因素关系,探讨HPV L1蛋白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之间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采用杂交捕获(或导流杂交)方法检测HPV感染患者496名,并有液基细胞学(TCT)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其中液基细胞学(TCT)诊断为NILM279例,ASC-US51例,LSIL77例,ASC-H23例,HSIL66例;组织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诊断为慢性子宫颈炎(CC)282例,CIN193例,CIN222例,CIN383例,鳞癌16例。对此496患者的细胞学或病理切片,采用CytoReact细胞/组织人乳头瘤病毒(HPV L1)染色试剂盒检测HPV L1蛋白,分析其与宫颈病变,HPV16/18,年龄等的关系。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HPV L1蛋白的表达与HPV亚型、年龄、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结果的关系。采用Pearson列联系数r进行计算分析相关性。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96名患者中,HPVLl蛋白检测阳性共112例,总阳性率22.6%(112/496)。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病变的患者中HPV L1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CC21.99%(62/282),CIN1级34.41%(32/93),CIN2级27.27%(6/22),CIN3级13.25%(11183),SCC6.25%(1116).CC组、CIN1组、CIN2ωCIN3组及SCC组的HPV L1蛋白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4,P=0.006<0.05)。cIN1组中HPV L1蛋白的阳性率高于CC组(χ2=5.75,p<0.05)、CIN2/CIN3组(χ2=8.79,P<0.05)、SCC组(χ2=5.12,P<0.05)。2.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中HPV L1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NILM22.58%(63/279),ASC-US17.65%(9/51),ASC-H17.39%(4/23),LSIL35.06%(22/77),HSIL13.64%(9/66).NILM组、LSIL组、ASC-H/HSIL组及ASC-US组的HPV L1蛋白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1,P=0.013<0.05).,LISL组中HPV L1蛋白的阳性率高于NILM组(χ2=4.98,P<0.05),ASC-Us组(χ2=4.60,P<0.05),ASC-H/HSIL组(χ2=9.48,P<0.05)。3.将CIN2及其以上病变作为病例组,将CC及CIN1病变作为对照组。按年龄分层研究,发现在病例组中,年龄≤40岁组的HPV L1蛋白的阳性率高于年龄>40岁组(χ2=4.02,P=0.045<0.05);在对照组中HPV L1蛋白的阳性率在年龄>40岁组与年龄≤40岁组无统计学差异(χ2=0.022,P>0.05)。4.对其中155名患者进行HPV DNA亚型检测,发现HPV L1蛋白阴性组中,16/18型HPV感染显著高于HPV Ll蛋白阳性组(216.1P<0.01)。HPV L1蛋白的表达与HPV16/18感染呈负相关(r=-0.322)。结论1.HPV L1蛋白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的进展逐渐降低,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生物学行为的标志物。2、HPV16/18感染的患者HPV L1蛋白的阳性率低于其他HPV亚型感染,HPV L1蛋白的表达与不同HPV亚型有一定的关系。3、HPV L1蛋白的阳性率在CIN2以上宫颈病变中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