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慢性的过程。目前为止,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有研究表明P-选择素在其中起重要作用,P-选择素又名溶酶体膜蛋白CD62P(clusterof differentiation62P,CD62P),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跨膜蛋白,属于黏附分子家族的一员,是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最早在活化的血小板上发现,最新的研究发现在活化的内皮细胞上、动脉粥样斑块中都有一定程度的表达。其通过与细胞表面的P-选择素配体结合,促进白细胞黏附、血栓形成等,促进AS的形成及疾病进展。褪黑素(melatonin,MLT)主要是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近年来研究表明,MLT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主要通过其抗氧化机制。对于褪黑素能否抑制AS形成过程中P-选择素表达,国内外研究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在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基础上,探索P-选择素与AS之间的关系和可能作用,并初步探讨褪黑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P-选择素的表达影响。方法:首先建立高脂饮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普通级新西兰大耳白兔27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高脂组、褪黑素组。正常组给予标准饲料,高脂组和褪黑素组均给予高脂饲料(由标准饲料、1%胆固醇、5%猪油组成)喂养,喂养4周后,高脂组继续给予高脂饲料,褪黑素组给予褪黑素5mg/kg/d药物干预。12周末处死动物,采集血液,使用血脂检测试剂盒检测血脂水平;分离主动脉并用磷酸盐缓冲液漂洗,其中一部分用常规方法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HE)、免疫组化;另一部分进行油红染色。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主动脉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主动脉斑块P-选择素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与正常组相比,高脂组在高脂喂养12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褪黑素组与高脂组相比,血清TCH、LDL水平显著下降(P<0.05),相反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有所升高;提示褪黑素能降低血清TCH、TG及LDL,但对HDL不仅不降低,反而可能促进其生成。HE染色显示高脂组主动脉内膜增厚,有泡沫细胞生成并可见粥样斑块,内膜不完整;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斑块明显减少,内膜比较完整。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壁P-选择素表达显著增强,褪黑素治疗后表达减少。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AS模型组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显著增加;褪黑素治疗后,P-选择素表达水平降低。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P-选择素表达水平增加,对AS的形成和发展可能起一定的促进作用。褪黑素不仅有助于恢复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质失衡,而且还可以降低兔AS模型主动脉粥样斑块及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褪黑素对P-选择素抑制作用可能成为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新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