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的:本课题选用龙柴方为研究药物,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湿热内阻证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微观检测指标的变化,进一步证实其疗效;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科学、客观、合理的分析。二、研究方法: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已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湿热内阻证患者60例按比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龙柴方,对照组予复方益肝灵。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并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判定标准,比较两药的治疗效果。三、研究结果:1.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为16.7%,有效率为76.7%,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显效率为3.3%,有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70.0%,两组相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均较前有所改善,在腹胀脘闷、胁肋疼痛、倦怠乏力、大便稀溏证候方面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改善肝功能方面比较:两组治疗后在AST、ALT、γ-GT、TB、DB等方面均较前明显改善,在降酶及γ-GT方面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4.乙肝病毒标志物变化情况:治疗组HBsAg阴转率为3.3%,HBeAg阴转率48.0%,HBV-DNA阴转率51.9%;对照组HBsAg阴转率为0%,HBeAg阴转率3.7%,HBV-DNA阴转率0%,治疗组各项阴转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在HBeAg阴转率和HBV-DNA阴转率方面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5.安全性比较: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四、研究结论:1.龙柴方治疗肝郁脾虚,湿热内阻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一定的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的作用,从整体上起到保肝降酶及抗病毒作用。2.应用龙柴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湿热内阻证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尤其是在改善患者腹胀脘闷、胁肋疼痛、倦怠乏力、大便稀溏等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说明龙柴方有较好的利湿清热、疏肝健脾的作用。3.龙柴方组方合理,疗效确切,适合临床推广及新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