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电子电器产品更迭速度加快,淘汰的电子或电器产品的数量日益庞大,所带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也日渐突显,亟需加以妥善应对。目前,国内有关电子废弃物回收方面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针对电子废弃物回收主体回收行为的研究则相对不足,至于回收小商贩等主体回收行为的实证研究则更加鲜见。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建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社会调查获取样本数据,利用SPSS AMO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开展针对回收小商贩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得到了一些研究结论,填补了国内有关回收小商贩回收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的空白,显示出较强的实际意义。问卷调查以浙江地区从事电子废弃物回收的小商贩为调查对象,共发放正式结构式问卷350份,回收样本299份,获得有效样本187份。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验证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建构的基本模型和本文所提出的拓展模型可以有效解释回收小商贩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意向和行为,主要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有关回收小商贩群体的文献资料整理,辅助于开放式问卷,获取回收小商贩回收行为背后的基本信念,并归纳整理为行为信念、规范信念和控制信念三大类。最终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回收小商贩的行为信念和规范信念通过行为意向的前因变量的中介作用,对回收行为意向产生显著影响。(2)对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建构的基本模型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与修正,结果显示基本模型可以收敛,对样本数据适配情况较佳。态度和主观规范对小商贩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意向可解释的变异量为52.4%,小商贩回收行为意向对行为可解释的变异量为47.2%。知觉行为控制对小商贩回收行为意向和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3)纳入道德规范和自我认同作为行为意向的直接前因变量,对计划行为理论基本模型进行拓展,并对拓展模型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与修正。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拓展模型可以收敛,对样本数据适配情况较佳。其中,道德规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并不显著,态度、主观规范和自我认同共同对行为意向可解释的变量量为61.8%,其中自我认同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最大。(4)利用方差分析探究控制变量不同水平下小商贩回收行为意向和行为的差异性,考虑控制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方程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和组织方式的交互项对行为意向具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年龄和组织方式对行为意向的主效应却并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