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维是中国唐代杰出诗人,其山水诗篇意象莹彻,空灵清幽,久为历代传诵。华莱士·史蒂文斯为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其诗作语言瑰丽,意象奇崛,哲思深邃,在美国文坛享有崇高声誉。本文通过探析两人诗篇中有无相成的互动关系,揭示其诗学结构的不同形态,构建过程,以及背后成因。第一章以虚无在东西方哲学体系中的不同地位为重点,阐述虚无,存在与变易的复杂关系。第二章以两位诗人的真理观与自我观为视角,探索其哲学取向,并阐明其诗歌生成之根基。本文认为,王维视无我为真我,将存在与虚无等量齐观,终极真理由此消解于无形。与王维不同,在史蒂文斯的诗学视域之中,多重自我为真我,虚无为思维与想象的原点,诗人由此展开对终极真理的不懈探寻。第三章考察王维与史蒂文斯的美学策略。本章第一部分诠释王维的“空灵之境”与斯蒂文斯的“灵越”。两人的诗歌分别在“空灵”与“灵越”中从具象走向抽象,从有限走向无限。第二部分解读王维的“凝情取象”与史蒂文斯的“想象”,两种创作心理同时也是艺术手法。文章指出,在王维的凝情观照之下,意象并非虚构之物,意象的生成,也无需心智的参与,而是本原事物的直接呈现。与此相异,史蒂文斯的意象多为想象与现实相互生成之结晶,诗人在认知欲望的驱动下,以此来升华现实,重塑世界。 本文的新颖之处在于三点:首先,本文是第一篇致力于王维与史蒂文斯诗学比较的专题论文,国内外学界尚无此类研究。其次,本文的切入视角独出机杼,以两位诗人的真理观与自我观,以及美学策略为主线,将两者的诗学思想融会贯通,相互阐发,从而形成一个交织共存的有机整体,由此可以更为清晰地彰显两位诗人的异同,揭示其诗学结构的深层根基,阐明支配诗人创作心理的生成机制。第三,本文运用跨学科,跨文化的开放性批评思维,在中西文学,哲学,美学的宏大视域下深入探析王维与史蒂文斯的诗学特征,厘清其思想之源,界定传统文化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