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所有制基础的统计分析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h82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GDP保持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与此同时,中国的收入不平等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尤以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为甚。自从2010年以来,政府各种惠农政策的实施及城市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按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算,2016年这一比例以下降至2.72,但是与发达国家城乡收入差距普遍在1.5以下相比,中国缩小城乡差距之路依然任重道远。无论是宏观层面的财政体系、金融发展及人口流动,中观层面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非均衡发展,还是微观层面的企业发展和家庭资源配置决策,均有相当部分的文献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究,但是鲜有研究涉及到城乡收入差距的所有制成因。尤其在中国,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制结构更为复杂,并且在不同所有制行业、企业内部,要素资源流动性受到更为明显的影响。因此考察中国所有制结构如何影响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理论构架基础上,通过回顾中国所有制结构变动和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历程,并利用1999-2016年30省份的宏观面板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论文构架上,本文主要包括九大部分,第1部分是本的文绪论部分,是对研究内容和背景的介绍。整体上梳理了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所有制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经过以上的分析,进而对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和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简要说明。第2部分是文献综述,着重介绍国内外城乡收入差距发展情况、收入分配理论研究、所有制研究相关状况等一些优秀成果。为下文分析打好文献基础。第3部分是相关理论概述。主要包括收入分配理论、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库兹涅茨倒“U”理论以及包括托达罗模型和非均衡发展理论在内的城镇化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内在关联性的相关理论。第4部分是特征事实描述。主要包括三节内容,一是详细分析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情况以及分区域看东中西的差异性;二是对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历程进行了梳理;三是运用统计方法,描述了全国层面以及省际层面城乡收入差距与所有制结构变动的对应关系。第5部分为理论推导过程。从理论角度将政府行为引入分析框架,然后推出国有制与国家目标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第6部分是实证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先通过模型设定、变量设定及计量回归,对所有制结构变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基准回归,判断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方向,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继而基于门限回归模型,探究了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城乡收入差距受到所有制结构变动影响的大小有何不同,并且找出具体的门限值;第7部分基于β收敛模型构建了所有制结构的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模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性进行判断,并分析了所有制结构变动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方向和大小;第8部分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从城市化发展情况、经济增长潜力与政府干预等三个方面论证了所有制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机制,并充分阐述了所有制结构变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及间接影响。第9部分是相关的政策建议。一是对全文研究结论的总结,主要包括所有制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并且其内部机制是什么;二是基于本文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来有效抑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化。  本文基于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基准回归结果显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越大,城乡收入差距就越有可能被进一步拉大。不论是使用相关替代变量,还是克服内生性的工具变量检验,亦或是安慰剂检验,均证实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其次,利用Hansen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发现随着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所有制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具体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处于较低阶段时,国有经济占比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一定程度时,国有经济占比的提升会导致城乡收入的拉大。再次,过对β收敛模型进行改进,考察了区域所有制结构收敛性与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性,发现逐渐缩小的趋势是城乡收入差距目前典型特征,并且城乡收入差距在区域间也是趋于收敛的,收敛性关系研究也进一步验证了国有经济占比缩小会明显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最后,在城乡收入差距的所有制结构效应内在机制方面,所有制结构显著负向影响了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但正向影响政府干预程度,而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负向影响于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干预程度却正向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所有制结构变动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直接与间接双重影响。其中,城市化的中介作用要强于政府干预和经济增长。  因此进行国民经济的所有制市场化改革的前提下,要同时注重从优化所有制结构、提高劳动者技能、清除城乡劳动力市场壁垒、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植、推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缩小城乡人力资本差异化培育、避免收入差距问代际流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完善更加合理的财政支出体系等方面进行多方位政策提供才能保证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性缩小成为可能。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