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审计工作不断重视,先后提出了“审计免疫系统”及“审计全覆盖”的工作理念,要求审计部门全面提高监督覆盖面、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监控力度。然而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审计机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国家审计工作要求的提高激化了现行国家审计工作模式下的矛盾:薄弱的政府审计力量与日益增长的审计任务的冲突。为了缓解该矛盾,审计署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倡导政府加强公共投资审计,增强与社会资本合作的要求。因此各地审计机关开始尝试将职责范围内的部分审计任务委托中介机构完成,但作为始终受“经济效益最大化”思想支配的中介机构,为了在委托过程中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导致部分中介机构不但不履行自己的审计责任与义务,反而在工作中偷懒、甚至收受好处与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相互勾结,造成了审计把关的不到位,以至于工程项目的房屋建设质量令人堪忧,这最终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背景,本文紧密围绕如何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审计服务外包的管理与监督。首先,本文从目前国内外学者的有关研究切入,结合国内外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探索实践,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以及有关概念。然后,建立在已有理论和制度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以A区审计局的实践为例,从围绕中介机构的遴选、外包审计服务合同的签订、审计过程中的监督控制、审计服务质量的复核、对中介机构的考核以及审计局自身审计力量的夯实六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该审计局关于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审计服务外包管理与控制的具体实践。其次,文章结合实务经验,剖析了该套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可能会引起的争议以及待调整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与做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为如何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审计服务外包的管理与监督,通过结合A区审计局的具体实践,本文旨在探索一套完整、能够广泛推广并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举措,为政府审计机关形成统一的基本操作模式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促进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的提升、强化审计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力度、扩大监督覆盖面、充分发挥审计的“预防、揭露、抵御”功能,最终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