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威尔逊图解法的管内强化沸腾传热效果分析与实验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少空调系统能耗,提高系统效率是目前在采暖、通风和空调领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采用具有内部强化结构的换热管是一种提高空调系统效率,降低能耗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生产加工工艺的进步,各种具有不同内部强化结构的换热铜管相继面世,国家也相应地出台了对应的国家标准,对各种内部强化结构进行了统一的规定,规定中涉及到的参数包括强化结构,螺纹尺寸,螺纹间距等诸多参数,但是对于各种参数的螺纹结构其强化效果如何,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更没有强化换热管换热技术参数提供借鉴。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探索一种方法,可以更准确的测出不同内部强化结构的换热管的管内换热系数,以供换热器设计之需。  在制冷空调系统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机理比较复杂,迄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精确度比较高的计算模型。所以本课题采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并以适当的模拟作为补充。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通过多种方案比较,采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威尔逊图解法来研究此问题,实验装置各运行部件的设计和需要的参数测点的布置都按照应用威尔逊图解法的需要进行了设计,同时针对威尔逊图解法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实际应用于研究本课题时可能引入的新问题,做了通盘考虑,可以说,从实验台设计伊始,就开始致力于降低各种可能的误差,力求最终的结果足够精确;作为辅助部分的模拟,采用合适的管内外关联式设计了简化的模型,并基于VB语言编译了模拟程序。  实验台在设计时,采用了比较精巧的构思,通过简单的设计实现换热介质—制冷剂的动力循环,这一点也对实验运行控制策略提高了要求,所以在第四章详细介绍了具体的实验控制策略,运行步骤等,并依据此策略编译了实验实时监测采集程序,该程序可以与模拟程序相结合,将实验采集到的数据实时输入到模拟程序中,使实验与模拟结合,实时对比。  实验台搭建好后,充分考虑了可能对管内表面换热系数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并对不同的实验工况,运用实验与模拟两种手段研究了不同参数对流动沸腾换热系数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各个环节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最终使得误差保持在一个较合理的范围内,证明了我们提出的方案切实可行。
其他文献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大量基因组序列的公布,为人类认识自身、掌握生老病死规律、诊断和治疗疾病、认识疾病产生机制、以及了解生命的起源开辟了道路并提供了科学依据。其
学位
钱理群  本期客座总编辑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  “用文字写出来的文章、著作,表达的是我与社会、人生,与人的关系;而自我与自然的关系,则用摄影作品来表达。”钱理群先生这样写道。  钱理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