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能监控的视频前端预处理算法研究及系统设计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i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安防意识的提高,视频监控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监控系统因其工作模式较为被动,无法进行目标自动检测、识别、跟踪和报警等一系列动作,而智能监控则克服了传统监控方式完全依赖管理人员操控的缺陷,逐步成为监控领域发展的趋势。高质量的视频图像作为监控系统的目标源,是实现智能监控的基础。由于传统的模拟摄像头使用隔行扫描方式采集视频图像,不仅使图像质量严重下降,也不利于H.264编码器的码率控制,而且一旦应用于多路视频监控系统中,数据采集量的增加使得数据传输占据的网络传输带宽也大大增加,在H.264编码效率接近极限的前提下,这将极大的限制智能监控的应用范围,因而需要寻求其它方式降低数据量。课题正是在这种技术背景下,采用去隔行和下采样算法对监控系统前端视频源进行预处理,以达到消除隔行效应,降低数据量,提高编码效率的目的,从而使系统在同等带宽下获得更高质量的视频信号,以便进行更加有效的智能视频分析,获得更好的监控效果。本文在对智能视频监控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视频前端预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通过对核心预处理算法的研究,并结合硬件FPGA逻辑实现的特点,论文采用了改进型的运动自适应去隔行算法和基于haar小波变换的下采样算法对视频图像进行处理,处理后的视频数据通过硬件平台上的PCIE接口与视频监控体系进行无缝连接,从而实现数据的交互和共享。方案中,运动自适应去隔行算法在运动检测之后进行了形态学中的开运算,不仅提高了去隔行的精度,而且可以保持静态区域的清晰度。下采样算法采用小波变换原理,能够使原始图像信息有效的集中到低频子带图像中,使其仅仅丢失少量边缘信息,保留了图像的绝大部分能量,视觉上达到了自然流畅的效果。以上述算法为核心的视频前端预处理系统的FPGA硬件设计是通过加减和移位运算实现的。设计采用了流水线结构,不仅大大提高了系统处理的速度,而且节省了硬件开销,降低了系统成本。课题设计的视频前端预处理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达到了智能监控系统中视频去隔行和下采样的实时处理效果,并且在工作效率和硬件代价之间找寻到较好的平衡点,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城市地下水管道的漏水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淡水资源的日益枯竭,管道漏水检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漏水声音信号的采集分析是漏水检测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多同步数字转接系统要实现的功能是将以太网、语音、TDM/E1、图像共四路业务数据通过光纤、MESH、E1、V.35这四路同步数字传输通道传输到远端。实现此功能主要需要解决三个问
认知无线电技术是当前现有频谱分配政策下,克服频谱资源短缺的有效手段,而频谱感知则是这项技术的前提。本文以循环平稳检测为研究的基本路线,通过分析接收信号的循环平稳特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普遍应用,出现了信息资源管理,服务器整合等需求,虚拟化技术作为一种解决方案而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繁荣时代,特别是最近云式计算概念的提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高数据量信息的可靠性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对高数据量的信息进行既可靠又高速的传输,例如卫星通信和无人机测控系
学位
在实际环境中,由于背景噪声的存在,语音信号总是难免受到噪声的影响,噪声的存在导致原始语音信号的信噪比下降,可懂度降低。随着背景噪声进一步增大,原始语音信号甚至会被背
在化工、石油等许多行业中都存在着有害物质,包括气体和液体,若是由于操作失误或其他原因,导致这些有害物质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泄漏出来,那么居民和环境就会受到非常大的危害
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利用多根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发送和接收数据,可以在不增加系统带宽和天线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显著提高系统容量和链路可靠
面对“数据爆炸,信息匮乏”的互联网,主流商业搜索引擎可以满足普通用户的检索请求,可是在搜索特定行业领域信息时,主流搜索引擎则不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主要表现在:有效文档
近年来,随着图像编辑软件不断趋于大众化,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对图像进行修饰,一些怀有不良企图的人则会对图像进行别有用心的伪造,“眼见为实”的观点渐渐不再适用。为此,找到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