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理性人”和“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的传统金融理论在解释股票市场中的收益行为时遇到了不少困惑,对现实市场中出现的许多与有效市场理论相悖的股市异象难以做出合理的解释,大量实证研究也表明以上假设存在不合理性。基于投资者有限理性假设的行为金融学则运用心理学、人类行为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对股票市场各种异象做出了创造性的诠释,这一理论充分考虑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为研究金融市场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处在弱式有效的中国股票市场,借鉴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方法和模型研究市场收益特征对指导投资者行为决策具有实用意义。
在股票市场的众多异常现象中,股票投资收益的惯性效应和反转效应是最为典型的两种。惯性效应反映了股票市场收益的短期延续性,表明短期内股价具有向某一方向持续运动的惯性现象。反转效应表现为市场价格中长期回归的趋势,为反向投资者提供了套利的机会,通过持有前期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表现好的股票以获取收益的投资方式可以纠正对市场信息的过度反应。根据这两种不同的异常效应,可以构造惯性交易与反转投资策略,指导投资者在不同的时间段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获得超额收益。
本文立足于对投资者心理偏差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偏差分析,以此为基础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惯性效应与反转效应进行检验。本文的第一章介绍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理论评述。第二章,对投资者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股票市场中投资者普遍存在的一些认知偏差。第三章,研究中国股票市场参与主体行为偏差,并用博弈的方法分析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行为博弈。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本章对中国股市的惯性交易和反转投资策略盈利性进行实证检验,并探讨这两种异常效应产生的原因。第六章,总结全文观点,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