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目前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大背景下,主要研究商业银行针对个人的外汇产品创新。文章通过国内、外理论的梳理,进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研究,运用实证检验,提出新产品设计的相关建议。现将文章的主要研究步骤和内容,做一简要阐述,大致如下: 首先,从国际视角对金融产品创新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总结各时期代表理论的核心原理及现实环境中的相关论证和具体金融产品。同时,梳理国内外对金融产品和金融产品创新的诸多表述,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本文研究的重点,将金融产品定义为“由商业银行向个人客户提供的一切金融工具及与之配套的服务的总称,实现将拥有盈余资金一方的资金转移到需要资金投资的一方的资产权转让,并在转移资金的同时将与现金流有关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在寻求资金和提供资金的各方之间进行重新分配。”将金融产品创新定义为“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金融工具及配套服务的变化,每次创新意味着技术上、服务上的改进。” 其次,在前文从国际视角研究金融产品创新的基础上,着眼于我国特殊背景下的金融产品创新动因,从控制我国外汇储备以求最佳规模;金融调控的合理化趋势;金融机构经营的自主化趋势及离岸市场发展等宏观环境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外汇产品创新具有内生性的原因,主要包括: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全面要求,包括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激烈竞争和参与国际衍生品市场交易的要求、个人本外币资产的管理要求、个人参与外汇市场交易的要求;外汇存量的持续增加,包括个人外汇收入增加的保值要求、个人不同风险偏好下的投资要求;商业银行、企业和个人的驱利动机,包括商业银行吸收放贷资金来源、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企业转换融资倾向、个人存款增值等需要;商业银行的创新主体地位等。在研究商业银行的创新主体地位时,文章还采用了一般均衡分析和博弈论的方法,来确立商业银行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的特殊地位,只有商业银行进行主动创新,才能实现其效率最大化,因此,商业银行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本身也是推动创新的一股强有力的力量。 接着,笔者结合我国个人外汇产品的现状,将产品按投资期限、交易币种、收益率高低产品性质等属性不同进行系统的分类归纳,得出现有产品的总体特征,并发现现存的缺陷和不足,主要包括:产品品种和数量的匮乏、产品细分过程中期限划分的过分集中、交易币种单一等。为了更好的阐述产品存在的缺陷,尤其是定价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不合理性,本文还用较大篇幅,运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二叉树模型以及蒙特卡罗模拟、百分比定位等理论和方法,对存款类产品、实盘操作类产品、正反向挂钩产品、含货币选择权的产品、含提前赎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