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人类对环境的改变达到了空前的地步,使得自然栖息地不断退化和丧失,生物多样性日益丧失,直接威胁着生态系统向人类社会提供物质与服务的能力,如何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南面、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包含了大量的珍稀濒危物种。本研究以珠峰自然保护区高山灌丛草甸带为研究对象,运用植物区系及植被数量生态学的相关分析方法,从植物区系、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三个层次来研究生物多样性,分析了生物多样性的特征与分布规律,并对其进行环境解释,探讨了植物起源问题,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成果:⑴研究区共有维管束植物59科200属519种,其中蕨类植物有8科11属12种,裸子植物有2科3属7种,被子植物有49科186属500种。优势科为菊科、豆科、蔷薇科、毛茛科、禾本科、莎草科、玄参科、十字花科,优势属为委陵菜属、嵩草属、马先蒿属、虎耳草属、红景天属、报春花属、龙胆属、蒿属、苔草属、风毛菊属。⑵研究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软紫草、柴胡红景天、裂叶红景天、四裂红景天、喜马红景天、长鞭红景天、美花红景天、异色红景天、异齿红景天、狭叶红景天、卵萼红景天、四叶红景天、圣地红景天、胡黄连、广布红门兰、二叶红门兰、北方红门兰、裂唇角盘兰、耳片角盘兰、角盘兰、西南手参、西藏野豌豆、藏沙蒿、兜被兰、脊唇斑叶兰,这些物种分布的区域自然环境恶劣,一旦自然栖息地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因而必须加强自然栖息地保护。⑶研究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兼有热带成分,温带性质的科属占有较大的比例,这表明高山灌丛草甸带植物区系表现为强烈的温带性质。没有特有科仅有4个特有属以及大量的喜马拉雅特有种,表明了区系较为年轻,是从其它区系衍生而来的。⑷结合TWINSPAN方法和《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将研究区植物群落分为40个群系101个群丛。在保护区首次发现了《西藏植被》中未曾记载的野生睡莲植物群落,海拔为4385m,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分布海拔最高的野生睡莲植物群落。⑸采用DCA方法对研究区高山灌丛草甸带样方进行排序,将高山灌丛样方划分为8个区域,将高山草甸、草原和沼泽样方划分为11个区域,DCA排序图第一轴从左到右较为明显地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处生境土壤含水量由低到高的梯度变化过程;DCA排序图第二轴从下到上较为明显地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处生境海拔由高到低的梯度变化趋势。⑹通过对研究区各植物群系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物种丰富度TSR、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在不同群系之间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基本上反映了群系所处生境状况的好坏。⑺研究区高山草甸的物种丰富度TSR、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Pielou指数却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高山灌丛的物种丰富度TSR、Shannon-Wiener指数均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呈现出“三峰型”的变化趋势,即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再减小,然后再增加再减小的变化趋势;Simpson指数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处于波动变化的趋势;而Pielou指数却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出波动变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