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前《史记》诠释文献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ak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是中国历代正史的奠基之作。自西汉后期开始,就出现了对它的诠释研究,这一工作一直持续到今天。在两千多年的研究过程中,产生了浩如烟海的各种体式类型的相关诠释文献。历代《史记》诠释研究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就保存在这些文献中。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其中部分文献已经亡佚。但是保存下来的,仍然数量庞大。对这些《史记》诠释文献和成果,历代众多的研究者分别从各自的角度进行过程度不一的研究。但是,据笔者所掌握的情况,从文献学的角度按照体式类型对现存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研究的不多。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关文献资料太多,想要一一予以收集、整理、研究,难度很大。但是考虑到这项研究对于深入、全面地把握历代《史记》诠释研究的成果很有必要,所以笔者决心先做一下“元前《史记》诠释文献研究”的工作,从而为将来撰写《中国古代<史记>诠释文献研究》打下基础。除《绪言》外,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两汉时期<史记>诠释文献研究》,第二章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史记>诠释文献研究》,第三章是《隋唐时期<史记>诠释文献研究》,第四章是《宋、金时期<史记>诠释文献研究》,第五章是《本时段<史记>诠释有关问题考论》。前四章的第一节介绍该时期《史记》诠释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文献概况,然后以专节形式对该时期出现的各种体式类型的《史记》诠释文献进行全面的研究。在这些专节内,首先介绍相关研究者生平,接着梳理文献资料状况,然后分析、归纳这些文献资料涉及的研究内容和具体观点,最后总结其学术贡献等。第五章讨论元前各时期《史记》诠释中涉及的一些热点问题,如“太史公”是否为官职、《史记》正本可能不藏于太史处、《史记》早期的流传情况、隋前《史记》诠释中班马优劣观的变化、唐代《史记》诠释中的文学取向、宋学对《史记》诠释的影响等,这些问题,或者是进行《史记》诠释研究的基础,或者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所以做一下专题讨论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本论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1)从古典文献学的角度,对现存元前《史记》诠释文献的诠释体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对进一步扩展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门类、丰富《史记》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2)本文在前人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结合笔者个人同常阅览、收集所得,对前人资料汇编的成果(如《历代名家评<史记>》、《史记研究资料索引和论文专著提要》、《史记索隐引书考实》、《史记版本和三家注研究》等)作出进一步的补充和考订,从而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文献蒐集工作中的疏漏。(3)将诠释者的生平、治学特点,文献出处的著述特点和具体的诠释文献的研究情况相结合,揭示其中的必然关系,以求达到知人论世等研究效果。(4)对具体的《史记》诠释文献的各方面情况加以尽可能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尽量充分地挖掘和吸收其研究成果。(5)本着将历史线索与逻辑线索相结合的原则,不仅总结了各历史阶段《史记》诠释研究的总体特征,而且在梳理一种具体体式类型的发展脉络的时候,揭示出二者之间错岐差异的表象背后所隐含的逻辑一致性。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逐渐得到大众关注和重视。笔者通过对铜官古镇周边烧窑点及商铺走访和文献的查阅,了解到“长沙窑”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面非常稀缺,对其研究的方向也主要集中在“长沙窑”传统器型和釉色以及其典型的诗文题记装饰这些方面,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研究“长沙窑”产品的造型或者是开发具有“长沙窑”特色的新产品是非常的匮乏。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稳定,是保障在校师生人身财产安全,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建设和谐高校安全文化要从思想上足够重视,并
利用不同品质类型的3组共18个亲本配置了108个组合,采用6&#215;6 NCⅡ设计,分析了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GMP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本文主要针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内容展开讨论,分析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防疫工作改进措施,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密集区域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为制定有关地区卫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状分析方法,对2004年底深圳市宝安区卫生人力资源的
笔者概述了牛口蹄疫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诊断,重点阐述了牛口蹄疫的防控策略,以供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