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蒿素(Artemisinin)又名“黄蒿素”,是我国科研人员于1972年首次从黄花蒿中提取的一种具有很好的抗疟效果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是目前抗疟的一线药物。近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青蒿素类药物除具有抗疟外,还具有抗寄生虫、抗孕、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诸多药理作用。但由于其难溶、毒副作用大、不易被机体吸收等,因而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结构改造。目前的研究已发现疟原虫对该类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因此新型青蒿素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变的十分迫切,同时它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双氢青蒿素是青蒿素类药物体内重要代谢产物,双氢青蒿素具有比青蒿素更好、更高的抗疟活性;多年来国内外对其结构修饰、药理活性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涉及含杂环、糖基结构的双氢青蓠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众所周知有关活性杂环类结构的研究是当今药物研究中最具活跃的领域之一。鉴于磺酰胺、酰胺键、糖苷等在生物体中的独特作用,为此,我们基于双氢青蒿素结构中特殊官能团的化学反应特性的认识和构效关系的分析,利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的修饰方法,并结合体外生物活性测试,开展对双氢青蒿素结构优化研究工作;以期发现安全、高效、稳定和质量可靠的创新药物候选化合物。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含杂环类的双氢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该部分共合成了三个系列合计28个含杂环结构的新型双氢青蒿素衍生物,它们分别是:(1)双氢青蒿素-10-哌嗪-芳磺酰胺类衍生物;(2)双氢青蒿素-10-哌嗪-酰胺类衍生物;(3)双氢青蒿素-10-哌嗪-糖类衍生物;(4)尝试了双氢青蒿素哌嗪与呋喃酮类化合物的反应研究。这些化合物结构均未见文献报道,它们的结构均由IR、1H NMR、13C NMR、H RMS表征确认。并对化合物5c进行了单晶结构检测,确定了化合物绝对构型。二、杂环类双氢青蒿素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这部分工作主要选取了部分目标化合物,考察了它们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5c对宫颈癌细胞的最佳ICso为0.14μM,实验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活性。这些研究为筛选新型抗疟、抗肿瘤药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