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广水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4’28.71"~113°58’7.05",北纬31°43’27.87"~31°37’37.41",总面积为7426.61hm2。本文以中华山的野生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收集并整理相关文献。运用动物地理学以及动物分类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华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脊椎动物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地理分布格局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中华山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保护区现有野生脊椎动物32目92科205属265种,其中:鱼类有5目7科15属15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有27目85科190属250种,占全省总种数36.39%。在陆生野生脊椎动物中,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分布有2目8科14属15种,2目9科26属31种,15目48科112属165种和8目20科38属39种。2.中华山自然保护区处于东洋界华中区东北部,与古北界邻近,使得相邻界区之间物种相互渗透,过渡特征明显。陆生脊椎动物的区系特征都以东洋种占优势,两栖类与爬行类古北种较少,鸟类、兽类呈现出东洋种和古北种相混杂的格局。3.保护区内有很多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保护与科研价值比较高。在调查过程中,共发现: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有37种,包括1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金雕(Aquila chrysaetos),有3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有50种珍稀濒危物种,其中:有18种兽类,14种鸟类,6种两栖类,12种爬行类。4.保护区地处大别山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reevesi)保护区群的核心位置,在实现跨区域保护、提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访问,样线调查,红外相机监测,我们绘出白冠长尾雉在保护区的大致分布示意图,这对于区内白冠长尾雉的研究与栖息地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5.保护区与居民区存在利益冲突。调查发现,中华山保护区周边居民参与式管理水平较低,居民保护意识不强,不了解保护区功能分区,保护管理存在众多问题。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几点建议:增设居民参与管理制度,增加居民决策权,科普自然保护区相关管理理念,保护居民合法权益,制定相关奖惩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