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交流处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与体育有关的节会和活动在我国不断兴起和发展,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成功举办给其他的新兴和民俗体育节会和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和经营模式的借鉴。潍坊国际风筝会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为在全国范围举办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好的全国有限的几个节会之一。潍坊市国际风筝会26届不间断地发展,不仅留下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资料,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学者进行研究;同时其本身也是鲜活的,潍坊国际风筝会还要继续办下去,不可避免的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需要针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新形式的出现,制定相应对策,继续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因此,从体育社会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总结潍坊市国际风筝会经营发展的阶段特征,梳理其发展脉络;重点通过SWOT分析,对经营现状进行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等分析,以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不仅丰富了节会方面的研究,也是对民俗体育节会经营研究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可为潍坊市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对其他地方的体育节会,尤其是民俗体育节会的经营管理有借鉴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得出以下结论:潍坊市举办首届国际风筝会不是偶然的,是顺应改革开放的要求;与悠久的风筝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密切联系;在政府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强烈动机下,得到外国友人的指点,潍坊市国际风筝会成功举办。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经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孕育初始阶段、徘徊转折阶段、创新发展阶段。从第一阶段的政府主办,到第二阶段的“政府主办、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到目前的市风办独立经营,每一阶段均凸现出政府角色的嬗变。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经营主体是市风办,其相对独立的市场地位;较高内部机构耦合性;双重角色优势;丰富的市场化经营经验;节会集群的出现等构成经营优势。员工结构比例失调;工资与绩效不符以及部分员工的官僚化倾向是其劣势。市民满意度较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带的开发、风筝产业的推动以及运动风筝、冲浪风筝的兴起共同构成外部机遇条件。观众审美疲劳,受到其它节会的影响以及五一假期缩短等是外部经营的挑战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