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的来说,中国就业问题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高增长,低就业”。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专业化分工愈来愈精细,而社会中对于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多。中国当前正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重大挑战,然而现实情况中,自从1991年以来,中国GDP的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却呈现降低态势,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对就业增长带来相应的影响,且就业结构呈现出了严重的不合理性。首先,由于产业技术升级,我国发达地区对工人的技能要求提高,但技术工人的供给难以跟上经济增长的需要,由此导致了“技工荒”现象的出现;其次,经济结构调整使得中国的大批劳动力需要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而不适应第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便会处于失业状态。剩余劳动力普遍缺乏就业技能,就业能力弱,难以实现剩余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更加需要一大批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专业技术人才,既有利于这类人才充分就业,也有利于满足用人单位对于这类人才的需求,使得我国人力资本的数量及结构能够适应目前的经济增长情况。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育高技能人才刻不容缓。我国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从实际出发,将巩固提高义务教育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在此背景下,本文在相关理论基础上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的调查数据,首先采用Probit模型分析个体做出中等教育选择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个人背景、地区背景及家庭背景都会对教育类型的选择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家庭背景越好的家庭,个体越倾向于选择普通高中教育,即走学术道路;然后实证对比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之间的收入回报差异,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来控制了样本选择性偏差的问题,以期能够获得相对较为精确的估算,研究发现,对于学历为高中阶段的个体来说,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中等职业教育回报率均高于普通高中教育回报率;最后运用明瑟收入方程模型,分别回归了城镇和农村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回报率,结果表明,城镇的中等职业教育回报率高于农村,其中,对于最高学历为高中的样本来说,职业教育回报率高于普通高中,而对于最高学历为高中及以上的样本来说,职业教育回报率相比普通高中较低,这也说明了选择普通高中教育的群体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未来收入的高预期而做出的选择。本文认为,在当前就业问题凸显且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背景下,中国必须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从而减缓目前城乡收入分配过分拉大甚至极化的趋势,为企业提供充足的高技术人才,从根本上保障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