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料是揭示历史现象、评析历史人物的基础,更是我们获取历史真相不可或缺的证据。历史学注重证据意识,作为历史学的基本构成,任何历史研究、历史认识的形成都需要更多的占有史料。无论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还是从课程改革后高考历史试题的考查重点、以及课堂教学来看,都需要史料的补充。只有以史料为依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才能真正认识历史。文字史料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史料,也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常运用的史料类型,了解文字史料的特点以及培养史料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有助于深化文字史料教学。随着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逐渐深入,高考命题中越来越关注学生对于文字史料的分析及阅读。纵观近年来各地高考中,文字史料类题目层出不穷,考查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出现新的形式,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史料题在近年高考历史试卷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通过笔者在中学的实习经验来看,学生在拿到文字史料时往往不懂如何去阅读、分析,这种现象尤以文言文更为严重,导致简单的文言文史料复杂化,进而影响思维的发散,同时教师和学生往往忽视历史教材中史料的运用。近些年,对文字史料、材料解析题、高考试题的研究并不少见,但大都集中在对史料的分析上,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对于学生学法的指导。当学生拿到一段文字史料后,怎样去解读,形成自己的话语则没有进行具体的论述。鉴于此,笔者希望通过学生的“学”,对文字史料解读路径提出自己的见解,期待能对中学历史教学实践有所启发。全文通过以文字史料进行分析,立足于高中历史教学,通过介绍教材文字史料的价值与古文史料、欧化语言史料的阅读方法,以期对高中生历史文字史料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