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丽的崇高”原出自康德《论优美感和崇高感》一文中对圣彼得大教堂审美体验的描述。其基本内涵主要被定义为利用优美的要素通过适宜的方式显示出崇高之美。但是在西方美学史上,关于它的理论阐释一直处于空白。17世纪意大利巴洛克教堂对其进行了一种具象的解释,本文将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崇高性探析,从而对“华丽之崇高”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并对其延伸、解体的历程进行简要陈述,以此揭示华丽之崇高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分别阐述华丽的崇高的概念史、教堂建筑与崇高的关系以及巴洛克教堂发展史,以此揭示对意大利巴洛克教堂进行崇高性的分析的理论背景。第二部分,侧重分析意大利巴洛克教堂兴起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主要围绕混乱、动荡的时代、对立冲突的宗教之争以及多元共生的观念之争这三方面进行,正是这种复杂的历史力量和宗教神秘观共同构成了意大利巴洛克教堂华丽之美的崇高性力量支撑。第三部分主要从三个角度对意大利巴洛克教堂的“华丽之崇高”进行具体解释:从建筑形式上来看,主要表现为一种无形式的优美性展开;从审美心理上来说,则体现为通过厚重感造成的一种消极的愉悦;从人之存在的最终指向上考虑,则直接指向一种超越性的生命。第四部分,正是华丽与崇高之间的张力性冲突和独特的历史语境共同催生了“华丽的崇高”在意大利巴洛克教堂中的现身,这种张力关系的变化同样造成华丽之崇高在巴洛克艺术和现代美学的延伸、发展中被解构,但是对这种理论进行研究,仍能对现代美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对意大利巴洛克教堂这一社会现象所具有的崇高性探析以说明华丽之崇高的独特性:将崇高转化为华丽的视觉语言呈现出来,而这种理论实现了世俗与崇高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