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消化酶被异常激活后对胰腺自身及周围脏器产生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正常状态下,胰腺有一系列保护机制以避免胰腺实质被自身的酶素所损害,胰腺细胞中的大部分消化酶均以未活化的酶原形式存在,这些酶原存在于腺泡细胞的酶原颗粒中。胰蛋白酶原在微碱性条件下可以自动激活,而酶原颗粒中的PH呈弱酸性,可以维持胰蛋白酶原的稳定。保持酶原的不活化形式是胰腺维持正常功能的关键,反之,任何原因造成酶原不适时的提前激活就是发生急性胰腺炎的使动因素。临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轻症和重症两种。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严重急腹症。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在SAP后期,有超过80%的患者死于脓毒血症和多器官衰竭(MOF)。脓毒血症和MOF的发生与胰腺及其周围组织坏死、继发感染密切相关.是导致SAP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胰腺继发感染,特别是坏死胰腺组织的感染是SAP治疗的主要目标。虽然各种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SAP救治的成功率,但是其病死率并未见明显下降。因此,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继发感染患者的发病情况、易感因素和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等,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SAP的认识,对SAP的有效预防、及时诊断、早期治疗起到积极作用,从而避免或减少SAP合并胰腺感染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对降低医疗费用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急诊外科自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间收治的10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出现胰腺继发感染的患者40例,无感染的患者62例,并进行第二代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的CT表现,致病因素,血淀粉酶,肠道功能恢复,以及入院时血细胞比容,血钙,血糖,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浓度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根据SAP患者是否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患者出现继发感染前后的临床资料以及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各项参数进行比较,对所采用的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齐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使用X2检验,多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结果对研究的10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中出现胰腺继发感染的患者40例,无感染的患者6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的总发生率为39.22%,胰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入院时APACHEⅡ评分,血钙,肠功能障碍≥5天,低氧血症,胰腺有坏死,并发MODS与胰腺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患者在年龄,性别,血清淀粉酶,血糖,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致病因素(胆源性与非胆源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入院时比较,感染组APCHEII评分高于非感染组(P<0.01),感染组血钙低于非感染组(P<0.01),感染组的低氧血症(P<0.05)及并发MODS(P<0.05)的发生比率较高,肠功能障碍≥5天的发生率亦高于非感染组。在腹部CT表现上,感染组在CT表现有坏死的程度和范围,高于非感染组(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继发胰腺感染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钙水平,肠功能障碍时间,胰腺坏死的程度和范围,合并MODS等因素与继发胰腺感染明显相关。结论血钙水平明显降低,肠功能障碍≥5d,胰腺明显坏死,并发MODS等是导致胰腺发生感染的主要易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