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既自成体系、各自为营;又同宗同源、互为一体。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虽然在运动形式、技术风格和特点上各有不同,但核心内容都是技击。随着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的发展,有人对武术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学散打的不会练”,“学套路的都是花架子”。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的相互借鉴学习来克服它。在实战对抗中,对抗双方攻防所用“时间”的长短决定该次的“过招”能否成功击中对手或防开对手的攻击。其中对抗双方攻防所用时间相对短的,能有效击中对方,或防开对方的攻击,这和武术对抗时的攻防“速度”是有一定差别的。由于“速度=距离÷时间”,而武术对抗过程中,并不会限制双方动作距离相等,因此,双方可以透过缩短动作路线的技巧,来达到“以慢胜快”之目的。正如《太极拳经》所云:“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禦众之形,快何能为。”根据力学公式,F=ma及p=mv,其中速度主要是影响动作力量(击打力量及防开力量)的大小,而时间才是决定能否击中对手或防开对手攻击的关键因素。在实战对抗中两人攻击所用时间的长短是决定能否击中对手的关键因素,也是技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内容甚少,而比较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运动员拳腿攻击时间的试验及比较研究尚未能见。研究目的是测试武术套路运动员和武术散打运动员拳腿攻击时间,进行数据分析。分析数据是否存在差异、哪些地方存在差异;结合武术套路运动员和武术散打运动员技术特点、训练方式上的不同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彼此借鉴学习,缩短其拳腿攻击时间。研究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试验分析法等,研究对象选取40名高水平运动员。武术套路运动员20名,武术散打运动员20名。研究结果表明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运动员在以下测试中存在显著差异:(1)反应时间测试: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运动员在所有拳法(原地冲拳、原地贯拳、原地抄拳、进步冲拳、进步贯拳、进步抄拳)所有腿法(原地蹬腿、原地鞭腿、原地劈腿、进步蹬腿、进步鞭腿、进步劈腿)类项目的反应时间的T检验中,差异具有显著性,并且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反应时间的均值方面优于武术套路运动员。(2)预动时间测试: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运动员在所有拳法、所有腿法(原地劈腿除外)项目中预动时间的T检验中,差异具有显著性。并且在所有拳法项目中,武术套路运动员的预动时间的均值少于武术散打运动员的预动时间的均值。(3)全部完成时间测试: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原地拳法项目中的全部完成时间T检验中差异没有显著性。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运动员在进步拳法项目中全部完成时间T检验中差异具有显著性,并且武术散打运动员全部完成时间的均值比较中占据优势。武术散打运动员经过长期的对抗性实战的训练,反应时间明显优于没有经过长期专门训练的武术套路运动员。武术套路运动员预动动作较少,出拳隐蔽,不容易被对手察觉。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实战中更注重对腿法的练习和应用,会注重减少预动动作,尽量不被对手发觉,只有这样才会提高进攻的成功率。所以武术散打运动员在预动时间方面占据优势。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经常练习、应用拳法,在测试结果中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全部完成时间的均值比较中占据优势。这跟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平时训练、比赛中由于腿法得分明显、杀伤力大等因素有关,从而重视腿法的练习以及与在练习的过程中注重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出腿的隐蔽等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