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絮凝剂具有价格低,絮凝效果好等优点,但存在一些缺点如:饮用水中残留的铝易导致老年痴呆症;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单体对人体有毒害作用,易引发癌症等。因此,开发安全无毒、高效的、无二次污染的新型环保絮凝剂,对相关水处理工艺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有着很重要的现试意义。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一类新型的水处理剂—微生物絮凝剂应运而生,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本文从土壤中选能产生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在此基础上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机理和应用等展开初步研究。从土壤中筛选出了8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经复筛后得到2株絮凝活性较高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命名为C1和C5。以C1和C5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培养基初始pH值和培养温度等理化因素对絮凝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1菌株产絮凝剂的最适条件为:分别以浓度为2%的葡萄糖和0.2%的牛肉膏为最适碳源和氮源,其他条件:初始pH6.0,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72h。所产絮凝剂对0.4%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率可达90.4%;C5菌株的最适培养基为:以浓度为1%的葡萄糖和0.2%的谷氨酸为最适碳源和氮源,初始pH 7.5,培养温度36℃,培养时间为72 h。所产絮凝剂对0.4%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率可达92.0%,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正交实验确定C1菌株的最适絮凝条件为:发酵液投加量2.0mL,絮凝时pH 7.0,CaCl2溶液的投加量为4.0ml,静置时间为60min;确定的C5菌株的最适絮凝条件为:发酵液投加量2.5 mL,絮凝时pH 6.0,CaCl2溶液投加量为5mL,静置时间为100min。利用丙酮提取法,从发酵液中提取絮凝剂,并研究了其主要成分。通过苯酚—硫酸法、茚三酮反应确定微生物C1所产絮凝剂主要成分为多糖,C5所产絮凝剂主要成分为多糖和蛋白质。这两种絮凝剂对生物染料次甲基兰的脱色率可达98.5%和99.0%,其良好脱色性能使絮凝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通过优化实验,确定了最适脱色条件。为了降低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成本,以发酵培养基为基础,采用其他一些物质作为菌株培养的替代碳源、氮源。实验结果显示,用乙醇作为碳源时,C1和C5的絮凝活性分别达到84.4%和82.8%;以豆饼、黄豆粉和豆芽汁分别替代酵母膏作为C1的氮源后,絮凝活性分别为83.0%、84.1%和83.0%;当C5的氮源为豆芽汁后絮凝活性为81.8%,效果均优于使用酵母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