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端粒G四重折叠结构的抗癌策略的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prince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末端(端粒),是一个蛋白质-DNA复合物,它能保护染色体末端使之避免末端融合和末端降解。而端粒3’未端是一段富含TTAGGG的重复序列,它能折叠成G-quadruplex四重折叠结构并抑制端粒酶活性。端粒长度的动态平衡是癌症细胞无限增值的先决条件。在超过85%的癌症细胞中,端粒长度的动态平衡是被端粒酶维持的。在另外15%癌症细胞中,还存在以链交换(ALT)为基础的其他端粒延伸途径。Hurley实验组在1999年报道称在TS-TRAP中K+的浓度增加会导致端粒酶活性的降低,这和早期一些与G-quadruplex有相互作用的小分子如TMPYP4,BSU-1051在端粒酶延伸中的表现相似。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小分子在TS-TRAP中的ICso和它们稳定G-quadruplex的能力建立了联系。我选择了四个有报道的与G-quadruplex结合的小分子BMVC、Zn-TTAPc、 TSPc和Cu-TSPc,用一种野生型(WT)和两种突变型的端粒酶(CAC和CUA)一起延伸TS底物,先后在传统的TS-TRAP和我首创的单管双色TRAP方法来考察究竟在小分子抑制端粒酶延伸过程中有多少是通过小分子稳定G四重折叠结构来达到抑制效果的。实验结果和预期不符,我发现这些所谓的G4配体是通过多种抑制途径抑制端粒酶介导的端粒延伸的,这其中通过稳定端粒G四重折叠结构来抑制端粒延伸只占整个抑制贡献中极少一部分。而我通常用的那三种方法产生的抑制根本不是由于小分子稳定端粒G-quadruplex对端粒酶延伸抑制造成的。这个结论说明以前用小分子在端粒酶直接延伸、TS-TRAP和TSG4-TRAP的抑制IC50来评价小分子在端粒酶延伸过程中稳定G-quadruplex的能力是不准确的。这一结论说明小分子稳定G-quadruplex途径的抗癌机制还有待研究,同时单管双色TRAP也可以作为体外研究小分子在抑制端粒酶延伸机制中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作用的系统。bisQMP是周翔实验室合成的一个水溶性好的光诱导的小分子交联剂,bisQMP是醌的前体,在>400nm的可见光下可以光诱导产生甲基中间体(o-QM), bisQMP I由于其亲电性可以进攻核酸和蛋白质上的亲核基团,是一种潜在的核酸烷基化试剂。为了进一步提高bisQMP的特异靶向性,我将bisQMP和一段寡核苷酸通过化学偶联反应得到一个序列导向性的光交联寡核苷酸探针,靶点是染色体末端端粒序列。在体外我分别用的电泳实验和PCR阻滞实验显示了这个光交联的寡核苷酸探针优秀的序列靶向性。我预期将它导入Hela细胞后这个探针能和端粒序列在光诱导下以共价键结合,光加合物结合端粒区或悬突区会阻止端粒的复制或端粒酶介导的端粒延伸,这样会导致端粒的快速损耗,最终导致细胞的凋亡。但接着的Annexin V-FITC染色的细胞凋亡实验却显示这个序列导向性探针和对照组随机链的探针相比却没有额外的显著抑制。这种结果可能由于这个光交联的寡核苷酸探针在细胞中与细胞组分非特异性作用,由于因素复杂,目前实验仍在进行中。
其他文献
Kappa-硒化卡拉胶是一含硒有机化合物。本文研究Kappa-硒化卡拉胶对大鼠心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8组Wistar大鼠饲以缺硒或补硒饲料共54d,在第52d,其中4组
研究背景肺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死亡的前列,其中80%-85%为非小细胞肺癌,因此,探讨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机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NSCLC的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在燃煤型氟中毒致雌鼠卵巢早衰机制。方法模拟贵州燃煤污染型疫区,煤烘烤玉米为雌鼠饮食氟饲料。体重均等,24只清洁级SD雌性大鼠构建动物模型,随机
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是1997年Li等三个实验室分别发现的抑癌基因,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同时具有脂质磷酸酶和蛋白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岗位评价,以期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建立起合理的岗位相对价值序列。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很多企业没有运用或不正确地运用有关的岗住评价
对各种石灰煅烧窑进行经济成本比较,阐述了碳化法生产轻质碳酸钙的工艺条件下立窑的主要结构尺寸的设计。
阿拉伯文学语体是为了适应文学艺术需要而形成的一种言语体式,与口语语体相近,是一种非实用性的语体类型,其主要功能是借助形象语言反映色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