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扇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折扇是扇画的一种。折扇起源于日本,首次出现于我国是在南宋的绘画之中,扇面绘画艺术从宋代画院精工细作的团扇绘画、到明清时期渐渐转变为文人自娱性的绘画样式,其功能的转化也带动了绘画风格的流变。明永乐年间折扇受到帝王的青睐,遂成为手工艺术品领域的主流,扇面上宽下窄,呈扇形,作为书画艺术的载体之一,画家在空白扇面上进行书写绘画,形成了一种具有文人特质的艺术形式而受到人们喜爱。扇面画的尺寸小巧,形状奇特,历代文人墨客、丹青妙手皆爱使用扇面挥毫翰墨,尽显才情,使得扇面书画艺术蓬勃发展,能在方寸之境抒怀千里,这更是扇面画的意境之所在。江浙地区是重要的制扇地区,但唯有苏扇大部分是文人扇,是扇中的代表。而诞生于苏州的吴门画派大大振兴了文人画的发展,文人书画又是折扇艺术中最主要的艺术成分。本文首先对折扇的研究现状做了大致分析、总结,结合自己对已有资料的了解和认识,分析了吴门扇画的艺术特色和技法体现,并阐述了自己在成扇创作中的思路与体会,希望通过研究苏扇对吴门扇画的影响,来更深层次地了解扇面画具体的技法及艺术表现形式。最后文章将对于本文所做的分析研究进行总结和概括,并对今后在成扇创作方面的研究所应关注的重点和方向提出个人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