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我国生育率的持续走低,我国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和少子化的特征。而在目前全球和我国经济持续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研究经济活动中基础单位——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可以为政府刺激经济增长,金融机构挖掘客户市场,细分金融市场,提升利润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2015)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人口结构的角度出发,利用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家庭资产的配置决策相关的影响因素。本文选取的因变量是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是否有风险类金融资产和是否有股票资产来研究我国家庭对金融市场的参与度,选取风险类金融资产和股票分别在家庭总金融资产中的占比作为因变量来研究我国家庭对金融市场的参与深度。选取家庭规模、户主年龄、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占比作为解释变量,选取户主性别、工作性质、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风险偏好和健康状况,家庭收入,是否有自营工商业和是否拥有房产,还有农村和城镇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利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在家庭金融资产在人口结构的角度下有哪些影响因素。本文最后得出以下结论,“生命周期效应”在我国家庭金融资产中显著存在,年龄与风险类金融资产的配置呈倒U型关系,且峰值出现在53岁左右。家庭规模越大,家庭越少参与风险类金融资产配置。其原因与我国目前家庭规模小型化密不可分。老年人口占比会促进家庭投资于风险类金融资产,少儿人口占比会抑制家庭参与风险类金融市场的积极性。风险偏好、婚姻状态、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房产、自营工商业和城乡结构均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产生显著影响,女性表现出更高的风险厌恶偏好,健康状况对于家庭金融资产在风险类金融市场的配置影响明显。根据研究结构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政府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推进生育优惠政策,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深化义务教育制度,出台有利于年轻人结婚的各种政策,引导更多的年轻人结婚,从而改善人口结构,延缓我国社会老年化进程,引导居民形成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金融机构需细化金融市场,针对我国家庭特征开发符合客户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居民家庭需努力提升自身受教育水平,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