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燃烧过程氮和硫的迁移、转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lov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直接燃烧发电是最为成熟和应用最广的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技术。然而,尽管生物质中的氮和硫元素含量要低于燃煤等化石燃料中的值,但是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其热化学转化利用过程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排放依然不容忽视。本文依托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先进生物质发电技术示范”,以开发先进的高效、低污染生物质燃烧发电技术为目的,采用热重红外联用分析仪、固定床反应装置和0.5MW循环流化床燃烧系统对生物质燃烧过程氮和硫的迁移、转化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选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农业废弃生物质(稻草、麦秆、玉米杆、甘蔗叶桉树皮)为研究对象,对生物质热解过程中氮的析出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低温热解条件下(250℃),生物质中的氮便开始有明显的析出,并且氮的析出大部分发生在400℃以前,当热解温度达到900℃时,生物质燃料中的氮仅有不到30%残留在焦炭中。NH3和HCN是热解过程中最主要的气相含氮前驱物,且二者显示出不同的析出特性。慢速热解条件下,稻草在低温阶段(<500℃)的主要含氮气体为NH3,而在高温阶段,NH3基本停止析出,HCN仍然有较为明显的生成。快速热解条件下,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HCN的生成量要明显高于NH3的值,鉴于HCN是生成N2O的重要前驱体,推测生物质燃烧过程的N2O排放从理论上不容忽视。(2)采用氨基酸作为含氮前驱物制备了生物质模型焦炭化合物,并分析和研究了焦炭中的含氮结构。试验结果表明,氨基酸和纤维素混合热解过程发生了强烈的耦合反应。通过对生物质模型焦炭化合物的XPS分析发现,不论是在含氮官能团的种类,还是含氮官能团各自所占的比例方面,生物质焦都具有与低阶煤焦类似的特性。(3)在条件可控的固定床反应装置上研究了对生物质燃烧过程中NO和N2O的生成特性。虽然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燃料氮中的很大一部分转化为NO,但同时也有相当程度的N2O生成率。氮氧化物的生成大部分来源于挥发份氮,因此,生物质燃料具备良好的炉内脱硝潜力。在700℃~900℃的温度范围内,燃料氮向NO的转化率先升高,在达到750℃后呈微弱的降低趋势,而其对N2O的转化率则是一直降低。NO和N2O的生成率均随着氧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出增加趋势,并且在高温条件下,上述增加的趋势变的更为明显。(4)相比煤焦,生物质焦具有良好的还原NO活性,这对实际燃烧过程中降低NO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焦炭对NO的还原作用很大程度上受到焦炭物理化学性质和反应条件的影响。随着焦炭制备温度的升高,其对NO的还原作用逐渐下降,而反应温度的升高则会明显导致焦炭还原NO的能力增强。(5)以稻草为对象,深入研究了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硫的迁移、转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稻草热解过程硫的析出主要发生在低温阶段(<400℃),且主要源于有机硫的分解。稻草焦具有很强的吸附SO2的能力,且吸附的硫主要与焦炭中的碳结构结合形成较为稳定的有机硫结构,而不是直接与K、Ca等元素反应生成无机盐类。而在焦炭后续的燃烧过程中,大部分吸附在有机碳结构上的硫能转变为无机硫酸盐的形式固存在灰相中,而这一过程主要受控于焦炭中能参与硫酸盐化反应的K、Ca等无机元素的含量。(6)循环流化床炉内良好的气固相接触条件大大强化了燃烧过程的自固硫作用。在本文的低温燃烧模式下(<800℃),能够实现生物质燃烧SO2的零排放。提高过量空气系数能大幅度的降低CO排放,但却导致NO浓度的增加。过量空气系数对N20没有明显的影响。提高床层温度会导致NO排放的而增加,但同时却降低了N20浓度。在高温工况下,空气分级燃烧能够很大程度上的降低NO浓度,但二次风比例存在一个最佳值。在低温工况下,空气分级燃烧反而增加了NO的排放浓度。
其他文献
<正> 一、种子医方选——毓麟固本膏杜仲、熟地、附子、苁蓉、牛膝、补骨脂、续断、官桂、甘草各四两,生地、大茴香、小茴香、菟丝子、蛇床子、紫梢花、鹿角各一两五钱,羊腰
A群链球菌(GAS)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致病菌,可引起多种严重感染性疾病、免疫介导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GAS的分子分型鉴定是其分子流行病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近年多种分子分型技
“80后”青春写作是新世纪文坛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它横空出世,在网络的自由空间里倔强地书写自我个性,迅速成为文学市场的宠儿;它挑战传统,撇开主流文坛的文学约束,以傲慢不
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de Goya,1746-1828)是西班牙著名的宫廷画家,他在挂毯图案、油画、版画、壁画等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黑画”这一壁画系列是戈雅艺术创作的最高
<正> 古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所产生的。这种观点被引进医学领域,则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人以天
本研究通过文献法、访谈法、调查研究法、纸笔测验等多元方式探讨初中生学习分式方程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和成因分析。以前的研究更多关注了解分式方程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引导着人们的生活走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图像时代。图像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提供了新的阅读体验和方式,这
<正> 泄泻(利、水泻)与痢下(痢疾、滞下)都属于消化系统病,但二者之病因、症状、治疗则有所不同。从病因、症候具体的加以分析研究非常重要,必须辨明虚实寒热,才能作为治疗之
莫言凭借着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民间性文学创作,成为文坛上备受瞩目的作家。莫言一直坚持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与心态,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执着于对民间世界中人与事物的审美研究,显示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ey)和胱抑素C(cysctatin C, CysC)在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或下肢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