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我国蔬菜产业已经从昔日的“家庭菜园”逐步发展成为主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保供给、促增收的地位日益突出。农户作为蔬菜产业中非常重要的经营主体,在蔬菜生产和销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农户的行为对蔬菜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农户行为涉及诸多方面,农户行为系统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何找准切入点构建一个成体系的分析框架,是进行农户行为研究的关键点。本研究从蔬菜产业链条中生产环节的地位和蔬菜产业相关主体中农户的地位两个方面对蔬菜产业的特点进行分析,明确了蔬菜生产中生产的基础性和农户的重要性。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对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影响作用和特点进行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蔬菜产业发展的动力因素进行判断分析,构建了蔬菜产业发展框架下的农户行为研究体系。确定了北京、山东、辽宁、河北和天津五个省市的设施蔬菜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灰色系统评估,二元Logistic模型,DEA-Tobit模型,Multivariable probit模型等多种方法,对蔬菜产业中最重要的农户生产环节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农户蔬菜销售的行为进行了研究;最后对蔬菜产业发展进行了综合性分析。主要研究结论概括如下:(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得出蔬菜产业发展主要由“生产投入综合指标”、“技术应用综合指标”和“销售运输指标”三个方面决定,这为从蔬菜产业发展框架下研究农户行为提供了支撑。通过对近十年两个时段全国31个省(区、市)蔬菜产业地区比较发现,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均处于高类地区,辽宁处于中类地区。(2)对农户放弃种菜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种菜农户从事蔬菜生产的年限和家庭总收入对农户放弃蔬菜种植决策有负向影响;蔬菜种植面积占家庭耕地面积的比例、蔬菜生产中有贷款需求但得不到满足、农户对技术需求得不到满足、2011年蔬菜生产中受自然灾害以及村中有蔬菜专业合作社对农户放弃蔬菜种植决策有正向影响;各变量的边际效用也各不相同。(3)蔬菜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整体较高,但仍存在改进空间。户主的平均年龄、放弃种菜意愿的强烈程度、受气象灾害影响的程度以及村委会与区(县)政府的距离对设施蔬菜生产的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户主平均受教育程度对设施蔬菜的生产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4)农户对种植技术的采用和农户对户内劳动力资源的分配作为农户的生计策略也是农户达到可持续生计的方式。农户采用一项环境保护型生产技术会受到是否采用其他环境保护型子技术的影响,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分别对农户采用不同环境保护型技术以及农户家庭资源分配的影响具有异质性。(5)农户蔬菜销售形式包括自己送批发市场,中间商收购,自己送零售市场,合作社收购和送公司学校等订单。农户蔬菜销售以自主批发模式和中间商主导型销售模式为主,不同销售模式特点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