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目前,临床上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主要采用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和较小的副作用而备受青睐。中医药治疗的关键是辩证。而当前各家采用的辨证分型标准却不统一,证候分布的报道也有很大差异,从而影响了NSCLC临床施治和临床疗效的提高,由于不了解中晚期肺癌临床证候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实际上也影响了治疗肺癌的中药新药开发。因此,进一步通过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研究NSCLC患者的证型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与TNM分期、病理分型、肿瘤血清标志物及血红蛋白等因素的相关关系,探讨中医证型分布的规律,对临床的诊断提供参考,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诊治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07年1月一2009年4月的非小细胞癌患者(42例,依据课题纳入与排除标准)为研究对象进入本课题。按照相关证型进行数据统计,将TNM分期、病理分型、肿瘤血清标志物、KPS评分等因素相关数据进行归类分析。结果:1、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关系,表现为鳞癌以肺郁痰瘀为主;阴虚痰热型以鳞癌居多,气阴两虚型以腺癌居多。2、对于PS(病人的一般状况评分),体力状况最差以气阴两虚为主,依次为阴虚痰热、脾虚痰湿及肺郁痰瘀。3、HGB在不同证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肺郁痰瘀型的HGB比正常值稍低,比其他证型的HGB值都高;而脾虚痰湿型与阴虚痰热型的HGB值最低值达到轻度贫血,气阴两虚型的HGB值最低达到中度或者重度贫血。4、HGB值与CA125值越高,CEA值越低,诊断为肺郁痰瘀型的可能性越大;HGB与CEA值越高,CA125值越低,诊断为脾虚痰湿型的可能性越大;CA125、CEA值越高,HGB值越低,诊断为气阴两虚的可能性非常大。结论:当今肺癌的治疗以手术、放疗及化疗、基因及中医药等综合治疗为主,对肺癌疗效的评价不单以肿瘤大小为标准,同时评估带瘤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已为医者所接受,而中医药治疗具有带瘤生存质量较好、生存时间较长的特点。通过对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TNM分期与病理分型及肿瘤血清标志物关系的初步探讨,对指导临床施治、判断病情预后有一定价值。初步表明TNM分期与病理分型及肿瘤血清标志物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关系,可作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