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砂吸附剂的制备及其脱硫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8388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用辽宁大石桥的廉价镁砂为原料研制具有吸附功能的氧化镁吸附剂,并利用氧化镁吸附剂进行了脱硫的实验研究。 首先详细阐述了现有烟气脱硫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对已有的几种氧化物脱硫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氧化镁在干法脱硫方面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本研究对镁砂吸附剂的原料配比、工艺条件及其吸附性能的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并对镁砂吸附剂进行活化研究,活化采用焙烧的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确定镁砂吸附剂制备的工艺最佳条件为:原料配比为镁砂:硅酸钠:氯化钙=75:15:10,焙烧温度控制在550℃,焙烧时间为2h时,活化效果最好,比表面增加到21.3982m<2>/g,但硫容相对较低约为6.96mg/g儋。因为硫容是衡量吸附剂脱硫性能的重要指标,所以实验采用添加助剂Na<,2>CO<,3>的方法提高吸附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助剂后吸附剂硫容明显提高,达到16.92mg/g。 在自行设计安装的一套脱硫试验装置中,对氧化镁吸附法脱除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氧量、水蒸气量、烟气温度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提出以上各主要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即O<,2>/SO<,2>=6~8,烟气温度为120~150℃,H<,2>O/O<,2>=2~4,二氧化硫浓度为1500~3000mg/m<3>,床层高度为5~7cm。此时,镁砂吸附剂的脱硫率达到92%以上。 分析了脱硫吸附机理,在脱硫过程中,不仅发生了物理吸附,而且还有化学吸附的发生,研究了二氧化硫与MgO接触时发生的一系列反应及步骤。 再生实验中采用了碱洗加热再生并用水蒸气吹脱的方法,碱洗采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实验中研究了碱洗时间、焙烧温度及时间对再生后的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得出在碱洗60min,焙烧温度为550℃,焙烧时间为40min时,再生效果较好,再生一次后吸附剂硫容仅降低9.43%。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机电系统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作为微机电系统封装的关键技术——半导体硅与玻璃的阳极键合技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目前国内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聚合物注塑成型是熔体由喷嘴填充到模具型腔并最终成型塑料制品的一个非等温非稳态流动成型过程,在充模流动和保压冷却阶段熔体同时受到剪切场和压力场的共同作用,因而其微观聚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是一种将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以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燃料中的化学能通过电极反应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具有零污染、高效率、
无线终端的多功能化对频率器件提出了微型化、低功耗、高性能等要求。传统射频频率器件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微波介质陶瓷和声表面波(SAW)技术。前者虽有较好的性能,但体积太大;后
自1986年发现了第一种高温超导材料——镧钡铜氧化物,铜基超导材料成为全世界物理学家的研究热点。然而直至今日,对于铜基超导材料的高温超导机制,物理学界仍未形成一致看法,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