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是语言的一种自然特征。作为模糊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模糊限制语在人类语言中大量存在。从1972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首次提出模糊限制语这一概念以来,在模糊限制语及其功能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许多成绩,然而,关于模糊限制语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应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很少。因此,本文将致力于从语用学角度研究模糊限制语在新闻发布会中的作用。论文的研究材料来自于最近三次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匹兹堡,多伦多和首尔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作者从语用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其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及特点。 论文首先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之后提出将合作原则和面子威胁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框架。文中的分析部分由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部分组成。定量分析探讨了不同种类模糊限制语在材料中出现的频率,由此作者发现模糊限制语在记者招待会中经常被奥巴马以及记者们使用。词汇型限制语的使用频率高于非词汇性限制语,并且奥巴马回答问题时使用模糊限制语的频率与问题的话题没有显著性联系。在基于理论框架进行的定性分析中,作者通过实例探讨了模糊限制语在记者招待会中的五个语用功能,即:转移或避免责任,礼貌功能,自我保护,创造和谐气氛以及圆通功能。通过对模糊限制语在记者招待会中的语用分析,本文可以使人们更清楚的了解模糊限制语在记者招待会中的功能,并且对模糊限制语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政治演讲的写作能力并能够增强交际技巧。最后,作者还指出了本文的一些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