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菜(Beta vulgaris L.)是重要的糖料和饲料作物,糖用甜菜提供了全球40%以上的食糖,饲料甜菜是家畜最佳的多汁饲料,块根肥大,营养丰富。甜菜具有耐盐潜质,能在盐分低于0.4%的土壤中正常生长。甜菜的一些近缘野生种起源于滨海,耐盐性较强。饲用甜菜虽生物量大,耐盐性却不高。因此,高耐盐性饲用甜菜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可充分开发利用滨海盐碱地,推动养殖业发展,而且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采用常规育种技术培育甜菜耐盐品种周期长,见效慢,至今还没有培育出适合滨海盐碱地种植的品种。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可以获得耐盐性大幅度提高的工程植株,并能缩短育种年限,这为甜菜耐盐育种开辟了新途径。通过耐盐细胞突变体筛选等技术,可创造出甜菜耐盐新种质。采用转基因技术,可将从细菌和盐生植物中克隆的耐盐基因导入甜菜,获得高度耐盐的优良甜菜新种质。本论文的目标就是综合利用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适合在我国中低度滨海盐碱地中种植的耐盐饲用甜菜新品系。 以14个甜菜品种的幼胚、叶柄和沙培小苗下胚轴切段为材料,分别诱导愈伤组织并继代培养。研究了影响愈伤组织诱导频率的因素,对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及分化的条件也进行了探索。发现同一基因型甜菜的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存在差异。幼胚较易产生愈伤组织,下胚轴、叶柄、叶片则较难。不同基因型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有明显差异。外植体的发育时期和生理状态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明显影响。经过多次继代培养,从4个基因型的幼胚得到了颜色为乳白或淡黄、结构疏松、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在MS+5%蔗糖附加0.05mg/L ABA或附加0.05mg/L ZT+0.05mg/L ABA的分化培养基上通过胚状体发生途径再生植株。不同基因型材料再生植株的最适培养基组合有差异。从下胚轴和叶柄诱导的愈伤组织由于诱导率低且继代培养难度大,只得到了少量胚性愈伤组织,未能获得再生植株。 部分胚性愈伤组织经5~20Gy剂量的60Co-Y射线辐照后,在附加不同浓度盐分(1.0%~2.5%NaCl)的培养基上连续筛选三代,获得稳定耐1.5%NaCl的耐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