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文献和统计分析两方面,探讨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首先,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和近二十年来国内对该病的研究成果,对更年期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动态与进展作一全面综述。通过整理分析,对古今文献中有关更年期综合征病因病机、症状、辨证分型及证治方药等方面进行总结,探析对更年期综合征认识的发展及疾病演变轨迹。其次,查阅近二十年来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文献资料,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录入到SPSS13.0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提取其证候要素,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症状、治疗方药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文献中出现频次居于前六位的证候依次为:肝肾阴虚、肝气郁结、心肾不交、脾肾阳虚、肾阳虚、肾阴虚;病位类证候要素出现频次居于前四位的依次为:肾、肝、心、脾;病机、病性类证候要素依出现频次居于前四位的依次为:阴虚、阳虚、气滞、火。症状出现频率居于前六位的依次为:汗出、失眠、舌质红、腰膝酸软、月经紊乱、烦躁易怒。对更年期综合征古今防治方药的数理统计显示:古代和现代文献中,居于前两位的药物种类均为补虚药和清热药。
对更年期综合征证候的文献研究反映了该病的复杂性,同时也反映由于辨证者的思维和方法不一,造成临床分型十分繁杂,而用证候要素能更简洁、灵活地反映疾病本质,通过总结本病的常见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要素,为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候的标准化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