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比较单独使用地西他滨与CAG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进行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病例回顾性分析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血液科2012年7月-2015年7月收治年龄≥60周岁共37例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同时排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单药DAC组(DAC 25mg/d, dl-5);CAG组(阿糖胞苷10-15 mg/m2,皮下注射,Q12 h, d1-14;阿柔比星20mg/qod, d1,3,5,7;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ug/d,皮下注射,根据患者白细胞数值调整,化疗14d结束后,如果处于粒缺期或者感染继续应用至中性粒细胞数正常)。比较两组患者的总反应率(0RR)、一年生存率(0S率)、临床指标和缓解率的关系及两种治疗方案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地西他滨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不同组别间的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不同组别间或同一组别间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使用X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单药地西他滨组、对照组ChG组两个疗程的ORR, OS,临床指标与缓解率及不良反应。两组总有效率ORR分别为46.6%(7/15),50%(11/22),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间截止至2015年7月1日,中位随访时间9(1-23)月,15例存活,19例死亡,3例失访,两组患者1年的总体生存率0S分别为40%(6/15)、40.9%(9/22),两组对比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既往有MDS病史的AML观察组DAC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同时对于体能评分≥2的老年患者,观察组的治疗反应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高危组患者应用DAC治疗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不能获益,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病人年龄、性别、初次检查的白细胞水平、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骨髓原始细胞之比、融合基因属于对疗效未产生影响的关键指标(P>0.05),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发现,应用化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所致的感染和出血,其中3例患者死于严重的肺部混合感染。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完成两个疗程的治疗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6.6(7/15),72.7%(16/22),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粒细胞缺乏时间分别为15.07和16.74天,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红细胞输注量为5.8u,8.9u,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血小板输注量为34.4u,66.1u,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3/15),36.3%(8/22),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单药DAC治疗和CAG治疗老年AML均有一定疗效,但两者的总有效率ORR和1年的0S,无统计学差异;2.对于与MDS相关的老年AML,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方案的疗效观察,有统计学差异;同时对于体能评分≥2的老年患者,观察组的治疗反应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3.单药DAC的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安全性高,化疗毒性反应小,耐受性好,感染发生率及贫血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