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本县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现状,分析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在普及新农合后以及医改即将开展的新形势下,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如何改革并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机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水平。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正阳县基层医疗机构。调查方法:采用现场考察和调查问卷方法。将本县基层医疗机构分成两组,乡镇卫生院为第一组,调查21个单位;村卫生室及诊所为第二组,调查30个单位。调查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为: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组织建立及运行情况,各项药事管理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药库及药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药品保管保养所需设备配备使用情况,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情况,药品日常管理情况。结果第一组21家(100%)成立了药事管理委员会,各种药品管理制度齐全,药库及药房基础设施基本能够符合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药房建设要求,药库及药房按照常温库,阴凉库及冷藏库的标准配备空调、冰箱、灭火器、灭鼠器、温湿度计。19家(90.48%)通过了正阳县卫生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乡级医疗机构规范管理药房的联合验收;21家(100%)实行药品台账电脑管理,2家(9.52%)药品通过招标采购。21家药事委员会成员共83人;其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21人(25.3%),21家基层医疗机构药剂工作人员52人,其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30人(57.69%),参加过药事法规培训8人(26.67%),20家(95.24%)未制定和完善本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及建立组织。20家(95.24%)未建立本医疗机构处方评价制度与评价标准。4家(19.05%)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21家(100%)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五专”管理,二类精神药品实行”四专”管理。第二组1家(3.33%)村卫生室及诊所成立了药事管理小组,各种药品管理制度齐全,药房按照常温库,阴凉库及冷藏库的标准配备空调、冰箱、灭火器、灭鼠器、温湿度计。1家(3.33%)实行药品台账电脑管理。30家村卫生室及诊所药剂工作人员30人,其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1人(3.33%),参加参加过药事法规培训1人(3.33%)。30家(100%)未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30家(100%)未建立处方评价制度与评价标准。1家(3.33%)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结论2004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基础建设的投入,截至2008年底,正阳县21家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全部完成,就诊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07年正阳县卫生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了三级医疗机构规范管理药房的联合验收工作。截至2008年底,已有19家乡镇卫生院通过验收,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但是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村卫生室及诊所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各类违法违规案件和药品抽检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县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同时在临床合理用药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工作存在明显不足,用药不合理现象较为突出,不利于患者的救治。2008年正阳县开展新农合以来,基层医疗机构担负着为广大农村患者健康服务的重要使命。因此在医疗体制改革即将展开的情况下,必须不断完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创新监管模式,积极发挥行政监管职能,促进和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水平,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