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投加H2O2强化氧化油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8102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柠檬酸-FeSO4为催化剂,分别在4个Fe2+浓度、不同H2O2浓度、H2O2分级投加、二次投加Fe2+条件下进行分级Fenton氧化实验,考察了H2O2分级投加条件下土壤中石油的修复效果、羟基自由基产量及对铁转化规律的影响,主要成果如下:(1)初始Fe2+浓度为5.8mM时,投加4次225mM的H2O2条件下TPH的去除率达到31.4%,比不分级投加提高了15.3%,对C16-C20的去除尤为明显,表明分级投加H2O2有利于土壤中石油的去除,其中吸附态TPH的去除率是78.4%,比不分级投加提高了20.4%,67.5%的石油解析到水相。(2)第二次投加5.8mM的Fe2+时,TPH的去除率可达39.4%,比第二次不投加Fe2+时TPH的去除率提高了20%,吸附态TPH去除率达到66.5%,比第二次不投加Fe2+时提高了31.2%,吸附态直接去除了62.3%,表明第二次投加Fe2+有利于土壤中吸附态石油的去除。(3)H2O2浓度为300mM,泥浆体系·OH产量多于水相体系,S1土壤产生的·OH约是水相体系的1.4倍,S2土壤产生的·OH约是水相体系的1.6倍,说明土壤有机质有利于·OH的产生。(4)对于两种土壤,S1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是3.82%,总铁含量30.3g/kg,S2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是4.51%,总铁含量8.71g/kg,300mM的H2O2分级投加后,S2土壤的·OH产量约是S1土壤的1.14倍,说明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总铁含量越低,这种类型的土壤有利于·OH产生。(5)H2O2浓度为900mM分级体系中,·OH可以多次频繁产生(2次~6次),·OH的产量比不分级的传统改性Fenton法提高了30%左右,表明分级投加H2O2可以提高·OH的产量。其中第1级产量最大,约为0.7×10-14mol~2.3×10-14mol,第2级次之,约为0.07×10-14mol~1.0×10-14mol,第二级Fe2+不足可能是导致·OH的产量低的原因。H2O2浓度为900mM时,两种土壤的·OH产量约是H2O2浓度为300mM时·OH产量的4.4倍,说明分级体系中提高H2O2浓度有利于·OH产生。(6)H2O2浓度为900mM时,随着H2O2分级级数的增加,溶液中有2.22mM~2.96mM的铁离子转移到了固相,而H2O2浓度为300mM时,仅有0.35mM的铁转移到了固相,表明投加高浓度H2O2铁离子会向固相的转移。(7)Fe2+初始浓度为5.8mM时,随着H2O2分级级数的增加,有2.42mM~2.96mM的铁离子转移到了固相,而Fe2+初始浓度增加到9.28mM时,仅有2.2mM的铁离子转移到了固相,表明低Fe2+浓度时铁离子会向固相的转移。
其他文献
为探究高铁行车安全关键工种作业过程中,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行为,在改进传统通用失误模型系统(GEMS)的基础上,选择动车组司机和动车组机械师2个
高校教师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即自我超越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体制机制、社会和传统文化的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其中高校教师自身原因
底线伦理的理论产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关于底线伦理的研究成果颇丰,具体包括对其内部规则、社会背景、文化根源以及其在相关领域应用的研究。通过广泛
GB/T 18801-2015《空气净化器》标准中规定了洁净空气量的测试范围、测试方法、计算方法等。测试研究发现,参与计算的有效点数对CADR值和线性有一定的影响。现对一台空气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