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力资本的地区差异及其形成探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力资本地区差异是伴随我国体制结构转型、经济快速增长而出现的必然结果。同时,它又反过来作用于地区间经济的平衡发展,并影响到各个地区的社会进步与文化形成。要缩小地区间的人力资本差异,使其在整体上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必须首先对我国人力资本的空间分布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对影响其分布的各个影响因素做出详尽的分析,从而才能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搜集了我国1997年——2008年人力资本的相关数据,建立了衡量人力资本的指标体系,从存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对各地区人力资本状况进行考察。这些指标包括:人均受教育年限、小学人口比重、初中人口比重、高中人口比重、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和文盲率。通过聚类分析,将我国31个地区划分为五大类,对各大类所含地区的人力资本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东部人力资本状况优于西部,北部人力资本状况优于南部的结论。另一方面,本文通过比较各个指标的相关系数,以及同一指标在不同年份的相关系数,分析了人力资本在考察期内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除文盲率和小学人口比重外,其余指标的相关系数均呈下降趋势;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相关系数最高,表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而人均受教育年限的相关系数最低且保持平稳。在地区差异的时间演变方面,本文还利用人口地理学的重心模型,计算了人力资本重心和人才重心,描绘了二者在考察期内的运动轨迹,发现后者较前者更有规律,但两个重心都向西向南偏移了。最后,为深入探讨影响人力资本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经济学模型,同时做了相应的实证研究。在理论经济学模型中,本文整合了个体决策的两个过程:即选择去何处接受教育和选择去何处工作,收入、教育成本、生活成本以及公共产品等因素通过作用于上述两个决策过程,而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在实证研究中,本文以人均受教育年限和高等教育人口比重为因变量,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年均消费、失业率等为自变量,运用SAS9.0进行了面板数据回归,回归模型为固定效应模型。最后结果表明:收入、每万人拥有的医护人员数、平均每个城市的路灯数对两个自变量均有显著影响;生活成本对人均受教育年限影响显著,对高等教育人口比重无显著影响;政府教育投入对人均受教育年限影响显著,政府的高等生均教育经费对高等教育人口比总无显著影响;失业率对两个因变量均无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果,本文最后针对改善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状况,给出了一些可能的政策建议,包括通过税收手段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强软环境建设,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信贷制度等。
其他文献
随着不动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各地的不动产登记职能不断整合,国家对不动产进入新的管理阶段。加上政府信息化步伐的不断迈进,政府电子政务水平迅猛发展,政府职
我国有很多资源型城市,它们为国家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但随着能源的开发也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实现绿色开采,保障人类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与经济增长模式,决定了内蒙古的环境保护尤为重要。要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加强环境保护与管理,实施可持
“三供一业”移交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经济负担,能够让企业的资金得到充分的应用,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因此,企业一定要做好“三供一业”移交
水利部近日印发《第一批41条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要求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各流域管理机构组织抓好落实.rn生态流量是维系河湖生态功能,控制水资源开
期刊
学位
近年来石家庄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在迅速增加,这一趋势对现有的养老服务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