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促进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成为吸引FDI强有力的区域。然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复杂严峻,IFDI与环境之间的问题日渐突出。全面准确地认识丝绸之路经济带IFDI与环境的关系,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双赢”局面的重要前提。为今后更好地从全局出发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供依据,也为不同工业类型国家的决策者在引资时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在梳理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考察了丝绸之路经济带IFDI的现状及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从引资规模看,2017年引资额达到10898.37亿美元,引资能力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从产业结构特征看,流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FDI更多流入到制造业、钢铁、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开采等资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领域。这些都导致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CO2排放总量逐渐增加,雾霾现象逐渐显现并加重,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等环境状况。为了进一步地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引进外资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影响的作用途径,在Copeland和Taylor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IFDI影响东道国环境污染进行了一般均衡分析,分解出FDI对环境影响的“三效应”。此外,选取2008-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52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如下:FDI流入导致丝绸之路经济带污染排放增加,支持了“污染天堂”假说,但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这种环境负效应逐渐减弱;“三效应”分析发现,规模效应表现为环境负效应,且对增加污染排放的影响更为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还未将环境正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异质性分析发现,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对工业发展期国家的影响作用更大,而技术效应对工业转型期国家的影响作用更大;倒“U”型的EKC曲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全样本国家以及工业发展程度不同的三类国家中均存在,且由于未达到“收入拐点”仍处于单调递增阶段。此外,本文从自然条件、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政策制度四个方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IFDI的环境效应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基于以上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