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障退耕农户长远发展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研究——以四川为例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666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由于国家规定,粮食和现金补助年限,还经济林补助按5年计算,还生态林补助按8年计算,因此2007年起,首批生态林的补助陆续到期。然而,因种植的生态林、经济林大部分未进入收益期,补助停止势必会影响农户的正常生活,影响农户保持退耕还林成果的意愿,使国家保持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目标发生偏离。为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务院对退耕还林政策作了进一步的完善。虽然退耕还林的接续补助政策,为林产业的发展赢得了缓冲期,但若不能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退耕还林的成果将难以保持。因此,如何保障退耕农户的长远发展,就成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国家生态目标的关键。 文章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国家规定的对经济林补助的5年和对生态林补助的8年;第二阶段为原规定的补助到期,林木还未进入收益期,国家继续对经济林和生态林进行补助的阶段。本文首先运用经济人假设、博弈论、公共物品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理论角度分析保障退耕农户长远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对四川退耕还林典型地区的调查,总结出目前四川退耕农户的主要发展模式,并对其经济效益、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为提出保障农户长远发展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政策建议提供依据。然后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不同阶段影响农户保持退耕还林成果意愿的因素,并分析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影响。最后,本文将退耕还林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提出了保障退耕农户长远发展,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当前新课程改革下对高素质人才教育策略也发生很大变化,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强化学科素养、激发学生积极性.下面本文对思维导图
本文以广东生态农业为研究对象,利用互联网、文献综述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和计量软件,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资料通过提炼测算,归纳总结了广东省生态农业发展的条件、优势与存在问题,并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计量软件,将广东生态农业区域间的差距做出了科学系统评价,并借鉴国内外生态农业成功经验,给出了广东省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和建议。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相关背景,目的与意义,生态农业领域相关理论及文献综
目的:分析研究心电诊断在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共84例,依托于数据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患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三农”问题成为我国学界和社会各界的一个公共话题。随之,关注农民收入,关注农村、农业发展成为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焦点。国家推出了农村税费改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