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迄今已发表十一部小说,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里森在文学领域的突出地位不只是个人的成就,更是非裔美国文学和非裔美国民族的成功。评论家们多集中于从黑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文化等视角研究其作品,对黑人女性成长的综合分析尚不多见。本论文以六部莫里森不同时期的作品为例,探索黑人女性在种族、阶级、性别压迫下的反抗和成长及其发展脉络。论文共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再现奴隶制、种族和性别背景下黑人女性的悲惨生活。第二部分论述《最蓝的眼睛》和《秀拉》中,由于破裂的家庭、自我的否定和与社区的背离而导致身份的迷失。第三部分以《宠儿》和《爱》为例,探讨黑人女性试图找寻自我身份、重建与社区的联系、重修与姐妹的情谊,黑人女性的成长意识开始觉醒。第四部分揭示《恩惠》和《家》中的主人公通过重新获得自我身份和回归社区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尽管面对同样来自种族、阶级和性别的压迫,在导师、兄弟姐妹及社区的帮助下,主人公获得清晰的成长意识。基于对不同阶段作品中黑人女性成长的研究,不难发现黑人女性成长的发展脉络,从最初的身份迷失到后来的反抗,再到最后身份的重获,莫里森在后期作品中表现出了积极乐观的基调。对莫里森作品的综合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好的把握其主题思想和发展,而黑人女性的成长研究能够为迷茫和困顿中的少数族裔女性提供启示和鼓励。